七月,对于武汉来说,是一个非常炎热的时节。今年的天气反常,可谓40度高温横贯东西南北。
7月2日,回到北京,正式上班了。
7月15日,我经过一番忙碌,又正式上班了。
7月26日到7月31日,集训,被评为优秀。
集训当中学到的东西很多,看到那些年薪50万的薪水,我不得不佩服这群80后人才的智慧,早日离开校园积极投身社会展开实践是多么重要。
一直困惑我的一切,因为那次集训而告终。六天的努力我感受到生活和职业中的很多智慧。
第一,要留足成长的时间,但要不失时机地保持成长性,但是,什么是成长呢?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我认为经验和精神的成长应该是同步的,你的师傅可能教你一些技术,这个是成长,可能有人会走极端,有些人认为如果你的师傅教你一些思路也是成长。我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经过了实践我才明白:教你技术的绝对不是成长,那个叫学习,教你精神的也不叫成长,那个叫鼓励,什么是成长呢?成长是自己完成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索别人给你的智慧,然后从中去有选择的参考,并通过自己的特征进行完善、改进和创新。可见,人的成长需要别人的帮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最终别人的鼓励能不能成为成长的内在之源,需要自己不懈的学习、理解和顿悟。
不妨提一句歪解——不要指望别人给予多少才算够义气,其实,别人的一句话也是智慧,关键是你的水平能接受到多深的程度,高人很多,但是,别人给你大刀,你扛不起来,没有办法。
第二,把薪酬看轻,多学习别的优点。如果你已经能够过好基本的生活,就不要想着短期内发一笔横财,精心于该做的事情,你能得到的永远不是你决定的。打个比方,不是每一个做快餐的都发财,但是,KFC发财,原因是他有市场,市场价值决定你的价值,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首先你要行,其次,有人说你行,再次,说你行的人行。在这句话的逻辑中,你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后面的事情,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其实,年薪5万的人和年薪10万的人可能没有水平上的实质差距,只是不同行业的收益不同,但是,年薪10万以下的和年薪50万以上的,一定有本质的差别,这个差别和父母干什么无关,和家庭的财富无关,因为,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会经营,也不是所有的官宦子弟都能当大官,因此,必须承认,抛开一切社会网络,水平、细致、敬业、专注、钻营、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确存在着差别。
第三,我是84年的,必须记住要追逐理想。如果从事抽烟喝酒泡茶水看报纸的工作都抱怨没有时间,那么,难以想象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的人还精心于继续学习,掌控广博的知识,参透行业的本质和解析力,进行细分解构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事实上,的确是这样,轻松的人永远因为享受轻松而无所事事,而积极的人往往因为承载更多而游刃有余,这就是任何人之间的差异。曾经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不得不因为往到同事的努力而羞愧,他们大我近10岁,都在努力,所以,结合第一点,成长的时间可以容忍,但是,如果可以忙里偷闲的悠着点,绝对是好事。
第四,世上有难事,专心询高人。单位的一个中层干部说过这么一句话:千万不要抱怨你的高层不赏识你,他的资源、知识阅历就是比你丰富,想成长,难道你还要等待别人来教你么?虚心一点,比你年长的人说你不对,是好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后记得说声谢谢。这是你面对别人批评的一种态度和一种与人交往的礼貌。的确如此,而且,往往凡人总是凡人,一辈子也没什么火花出现,原因就是离高人太远了,这个远,多半是由于自己的不积极造成的。当别人给予你资源并一遍又一遍的指导和点拨你的时候,除了感恩,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交往中提升自己,毕竟,除了自己不主动之外,一旦接触了高人别人指导你800次,却发现长进缓慢,你是准备让师傅失望还是抱怨师傅帮助的不到位呢?因此,专心询高人,剑锋向自己。
第五,为自己的未来好好活着。你不妨在业余时间打打太极,更不放老老实实练练瑜伽,最笨的睡睡觉,注意休息。其实,人梦想是多元的,其一,人要为了未来活着,这是一种态度,最起码是一种战略的考虑,因此,既然为了未来,就要活的长远一点,故保持稳态视听重要的,其二,人要为了自己的未来活着,因此,如果到了象我这把年纪,应该对成功失败,积极消极,值得与放下,敌人和朋友,努力与放弃,价值和无聊等很多指标有一个精确的判断,既然自己活着又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活着,就不要总拿别人的言谈、标准来框自己,那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超越自己的父辈,那么自己的标准就不能被框住,既然你准备超越你的前辈中优秀的人就不能拘泥于他的形式,即使你现在还要模仿他,但是,直到你和他相仿的那天,能决定你能否超越他的因素,就不只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了,可见,标准和重要。所以,创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方式,告诉自己按着这个方式是最适合自己的就足够了,这不仅影响到你的步子可以走多远,更关键的,还决定了你的步子能踩多深。毕竟,因为2012而庆幸(或恐惧)一切归零,或者是在房价暴涨的年代甘当房奴的,里面有个重要问题,就是意识泛化,缺乏自己的特质。生活是一种态度,精确地讲,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树立标准并健康的为之努力,是自己面对生活的一种人生态度。
第六,这几天翻看电视,三网合一以后几百个频道,你常关注什么?根据我的经验,常看电影频道的,多半是消磨掉时间,而对时事没有感悟,既然徐静蕾都渴望通过《开啦》这本杂志来启发自己对电影的新认识,那么,作为凡人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不是要更全面呢?不是公务员的普通人每天关注朝闻天下,在企业里混的非公务员却更精通于运作关系和审时度事,很可笑。其实,老杨在学校里说的博中有专、以博养专,可以有很多新解。仰望天空,我静静的笑了,书都读到屁股里去了,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百无一有是书生,可以有两个解释:A书生往往又酸又臭,且缺乏实践,望杂志而生喜,却不明白真实的世界;B书生二子不妨拆开看,书都生了,那就是很久没有学习了,现在还有人关注时事新闻么,不关注这些,就没法掌控未来经济的走向,当老师让你谈中国经济的时候,你是否还是说出了一大堆东拼西抄的问题而提不出一丁点解决方案呢?如果是,那么,必为A书生。当别人问你许霆是谁?钓鱼断指和开胸验肺是什么的时候,你却全然不知,那必为B书生。可能说得有些绝对,但是,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危机如此不稳定,谁又能决定自己未来干什么呢?多关注没有坏处。
第七,保留一份自己爱好,而不是嗜好。看见和你水平差不多的人能写一手好字,能唱一首好歌,能变一手好的魔术,能拿起相机拍一组好的摄影,抑或是打一手好的太极,的确令人羡慕,百忙之中,需要一些爱好伴随自己度过这个现实的世界。培养至少一个兴趣,让人生活的更有乐趣,也许开始很难,但是,坚持下去挺好的,即便是打魔兽,那天花烂坠的键盘操作也非常绚丽。熟练的爱好,定能生巧。
第八,同样的环境出现不同的人是水平问题,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也会成为不同的人。有人说,我比你聪明,的确。但是,既然步入社会了一定要警惕环境拉开人的差距。集训的日子,同样是吃一样的住一样的,但是,6天最后的反应结果截然不同,但是,这种差距是时间的问题,经过努力,可以改变,而回来后,与兄弟们畅谈,才发现,昔日被人认为大拙不争的,其实,思维的高度早因为环境的差距而拉开了层次。人要立足长远,去思索问题,为了一个高人云集的环境、资源高聚的环境、知识高集的环境去追逐是值得的,当然,这三个领域都泛存于商业、政界、学术等三大行业,以及不同的产业链条环节和不同的行业之中。如果有幸现在在这样的行业,那好好学习,定有达成。
第九,适度关心别人,不是施恩,对自己而言是磨炼意志和耐心。年轻所以有活力,年轻也许要有定力。其实,今天的积德,明天会得到以外的收获。
就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