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周郎赤壁


寻访周郎赤壁

赵晏彪

初知赤壁,始于少时读《三国演义》;向往赤壁,因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渴望赤壁,乃与赤壁曾两次擦肩而过。

1987年盛夏,与夫人决定旅行结婚,平素最爱东坡先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故一心想去三国古战场的赤壁一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但因目的地已经选择了庐山,在规划路线时夫人说,从地理的角度讲,旅行路线应该先到庐山再去武汉,然后去赤壁为佳。

路线确定后,我们旅行结婚的第一站就到了李白所赞誉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庐山的风景果真秀美绝伦,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站在瀑布之下仰首“三千尺”的“银河”,李白之诗与庐山美景的完美统一,让我们陶醉。

从庐山下来到达武汉,此时正值盛夏,庐山的气候自然很好,尤其在山上,清风爽朗,偶有云来雨至,不觉暑热。可一到武汉则令我痛苦万分,热得像火炉,晚上难以入睡,电扇吹来的居然是热风,我到半夜便高烧了。黄鹤楼近在咫尺,赤壁也遥遥在望了,但终因身体欠佳打道回府了。第一次去赤壁的愿望因没有机缘未能如愿。

一晃十年过去了,1997年我去三峡采访,一查地图,心里又是一阵兴奋,只要我们顺江而下,可以先奔岳阳参观岳阳楼,岳阳与赤壁只有几十里路,坐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多年心愿可以了却了。

坐在船上,心里想的是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盼望着早一些一览其楼风采。岳阳楼果然不凡,登高远望,眼前江水涛涛,想古人赏景造楼题诗作赋,今人有所不如。午饭席间,我便迫不及待地说,本人受苏东坡先生的文风影响甚深,想去赤壁领略一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景色。文友笑曰,东坡词中所说赤壁非三国时周瑜火烧赤壁的赤壁,是位于黄州的赤壁,湖北省有几处赤壁,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曾考查过黄州赤壁,并指出真正赤壁并非在此处。所以一直以来三国古战场赤壁到底在哪,未能达成一致。目前最有争议的也是最有影响的赤壁有两处,一处在黄州,一处在蒲圻,不知老兄想去哪个赤壁?我一听有些丈二和尚,不知哪个是真赤壁哪个又是伪赤壁。事又不凑巧,北京催我速回,这一次又因机缘未到只能望赤壁而叹了。

一晃又是十载,虽然每年都有到武汉的机会,但我还是没能领略到苏东坡先生《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境,此憾一直深藏五内。机缘终于在2009年的正月得以实现了。事情很巧,经湖北省陈西克先生和著名作家叶梅女士的牵线搭桥,有幸参加赤壁市举办的“文化赤壁研讨会”,不但圆了我二十几年的“赤壁梦”,而且找到了真正的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这对我真乃莫大幸福。

来到赤壁,我才感受到苏东坡先生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这千古绝唱却引发了许多误传。当时人们并非知道先生所吟唱的赤壁非三国时吴蜀联盟火烧曹操的赤壁而是黄州的赤壁,两处远隔200公里,所以千百年来就有了文赤壁(黄州)和武赤壁(赤壁市)之说。

说到赤壁不能不说一个人——周瑜。喜爱周瑜是因为电影《赤壁》,去年夏天我在采访吴宇森导演时,他说“周瑜是个理想男人”。吴导对周瑜很崇拜,他认为周瑜能文能武,懂音乐,爱国亦爱家,所以在他的电影里对周瑜的描写一反《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周瑜。我很赞同吴导的观点,赤壁大战的胜利应该说是周瑜的胜利,其次才是吴蜀联合的胜利。周瑜若不主战,吴国也就降了。为什么说没有周公谨,就不会有赤壁大战的成功呢?原因是有些人一直认为先有孔明舌战群儒,后又借得东风,使曹操大败于赤壁。其实孔明当时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鲁迅先生在评价《三国演义》对孔明的描写时曾说“几近乎妖了”。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作家在塑造人物时是可以虚构和神化的。说到虚构还有一事,就是蒋干。《三国演义》中有诬蒋干盗书一章,但《江表传》说,赤壁之战周瑜大败曹军,使曹操对周瑜十分佩服,说:“孤不羞走。”意即败在周瑜手下不觉耻辱。第二年,周瑜又战败曹仁,夺取江陵,使曹操对周瑜更加刮目相看,忌惮有加。于是,曹操以为周瑜年少,易于用言辞打动,乃密派人下扬州,请蒋干出马,蒋干乃与周瑜同乡,让他去游说周瑜归降可谓最佳人选。

  蒋干,字子翼,九江人,仪表出众,尤以口才见称,江淮一带无能与之抗衡者。蒋干受命,即着布衣葛巾,假托私行去见周瑜。周瑜闻蒋干来访,已猜出其意,出帐迎接,先发制人道:“子翼好辛苦啊!远涉江湖,是为曹氏做说客的吧?”蒋干见被周瑜说破,忙矢口否认:“我与足下同乡,久未见面,听说您业绩辉煌,故特来叙旧,并观军容。如何怀疑我做说客呢?”周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于是,周瑜领蒋干遍视军营、仓库、军资器仗等,尔后设宴招待蒋干。席间,周瑜将孙权赐予的侍者、服饰、珍玩等物一一向蒋干展示,然后说道:“大丈夫为人处世,若遇知己之主,当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与共。假使苏秦、张仪更生,郦食其再世,我犹要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能够移我意乎?”蒋干只是微笑,终未为曹操发一言。后蒋干回报曹操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打动。曹操及中原士人,因此更加高看周瑜。由此看来,周瑜乃真英雄也。

其二,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瑜的描写也用足了笔墨:“小乔初嫁”是以美人为英雄增辉,“雄姿英发”写周瑜身姿壮伟、谈吐不凡,“羽扇纶巾”写周瑜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从容临战、指挥若定。如此,一个相貌堂堂、风流儒雅、胸有成竹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三虎争霸决雌雄,

赤壁江水无情红。

烈火借得东风势,

周郎一计破曹公。

游赤壁,思古事,站在赤壁石崖上,脚下是奔腾的江水,卷着股股浪花,拼命地拍打着岸石,不时迸发出惊人的涛声,好像当年那击鼓鸣金、烈马嘶吼的惊险场面,又重现在我的眼前……

举目而望,“赤壁”二字高高立于陡峭的山石上,这高达1·5的大字,相传为周瑜所书,那气魄,那俊秀,如周郎一般,历经百年而不朽!

赤壁山哟赤壁山,松青柏翠,草盛花艳,整个坡岗,长年披着绿色的戎装,好似勇猛的将士刚刚凯旋而归,或者正准备杀上新的疆场。落日的余辉,洒满赤壁矶头,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望江水茫茫,感慨颇多,想当年周瑜雄姿英发,指挥两军,大战于此,何等壮志,叹今日武赤壁与文赤壁,各说其为正宗,令人迷惑,拥有长江之阔,自然襟怀坦荡,道不如武赤壁退而命名为“周郎赤壁”,一则可免两败俱伤,二则此名颇有特色,更为贴切。不知赤壁市政府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