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幸福感不过在一念之间,职业幸福感的高低,取决于职业高峰体验的状态。高峰体验越是强烈、越是高频,职业幸福指数就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职业幸福感处于高位状态。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是一个职业问题。如果我们的视域始终囿于教师职业本身,那么我们可能永远都体认不到职业幸福感。我以为,这是一个人生的问题,一个生命的问题,职业幸福感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
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生命的学问,生命的修养和生命的教育。牟宗三先生在《关于生命的学问》中指出:人们只研究外在的对象为学问,并不认生命处处亦有学问。人只知以科学言词、科学程序所得的外延真理为真理,而不知生命处的内容真理为真理。所以,生命处无学问、无真理,只是盲爽发狂之冲动而已,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能外求,越外求,离真实的幸福越远。职业幸福感只能到自己的内容深处去寻求,它不能告诉不能复制,不能灌输,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起来,膨胀起来,氤氲起来。
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体验幸福的那颗清净而灵动的心。
我们在将自己的才情和智慧投身外在于生命的专业的同时,更应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去观照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心灵乃至自己的整个生命。
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说,一方面教师职业充满劳绩,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教师职业同样充满诗意。
具有生命学问和生命修养的教师,他是在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他会时时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他就是课,课就是他,他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所以“彻底敞开,全然进入,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率性而为、高峰体验”等等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我们收获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对幸福,要敏感;对压力,要钝感。一个人的钝感力,可能有效抗压。
一个特级教师的成功,不能只是以他专业发展的成功作为主要标志。从根本上说,这种成功只能以,也必须以做人的成功为最主要的标志。因此,人格的成功乃是特级教师成功的主要标志。所谓人格的成功,就是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自自在在写书。不刻意成名成家,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在读书、教书和写书中,感悟生命,确证自我,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
从某种角度看,放逐、架空了生命发展的专业发展,只能是缘木求鱼,隔靴搔痒,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融入了自身生命发展的专业发展,才是职业成长的不二法门,这既中职业的解放,也是人自身的解放。
我对外界的帮助素来不抱太大的希望。我相信,能拯救和成就自己的,最终只有是自己。我信奉范文澜先生的那种“板凳不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精神,做学问,注定寂寞,注定孤独,这份寂寞与孤独是常人无法体认也无法理解的,而这,恰恰是我的幸福所在。
——摘自《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1期,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