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初衷是培养专业人才,现状是糟蹋人才,藏污纳垢


    大学,本来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是为社会、为企业、为国家输送人的基因库。然而现状并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大学已经变质,相信度过大学的80后们都有所感触,某些大学的老师们也心有感触。

     没有上大学之前,每一天活着、生活、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好像只有上大学才是一个人的唯一出路,而不上大学就会被视为愚钝,上大学的人到哪都会高人一等似的,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特别普遍。然而,当有一天你兴奋惊奇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到了你久违的大学后,你会感觉到大学也不过如此,至少我是这样的感受,我个人感觉自己在大学就真正学习了一年,也就是大一刚刚去的那一年,其他三年全荒废虚度了。或许说到这里有的老兄和长辈们就会责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呢,没学到东西是因为个人意志力不坚定、因为个人的懒惰。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难道真的只有我们个人的原因吗?不是的。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所在的中文师范班级是45个人,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的只有2个,考上公务员的2个,考上教师编制的3个,这就是大学四年的结果,很恐怖的一个数据。我爱我的大学,我享受我的大学生活,但我讨厌大学的那种环境,我想学习,但外界影响太大,学校风气太差。

    最摧残人的便是大学的考试,什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叫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考他妈一样能顺利通过,难道读书到大学后我们的智商在退化了么。我讨厌大学的考试,记得大学有一门交文学理论的课,当时我考了97分 ,分数很高,但文学理论本来是一门非常深奥和抽象的科目,能考97并不代表我智商有多高,而是出题老师太笨,是学校领导太笨,是大学教育制度太落后。

    有句老话说的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学教育制度为何不能做到这样呢,和授课老师关系好的就不用补考,和老师有矛盾的就要悠着点,能够入党的都是学生会的、班委会的,能够拿奖学金的都是当官的,能够拿助学金的都是和官门和辅导员有关系的,甚至还有以身相许的,能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都是和老师关系好的,考第一名的拿不到一等奖学金,这都是什么现象啊。

   大学期末考试那种小儿科的考试竟然还有好多学生会补考,他们干什么去了,说明他妈什么也没干,我嫉妒鄙视补考的人,更鄙视出题者和教育制度。大学既然是一个人才基因库,我们既然从高中繁重的学习中来到了大学,就应该能学到一点有用的知识,大学教育太应试化任务型了,期末考试应该考点难题,考点思路开阔的题目,而不是全是死的知识,那样或许考试时轻松了,但我们的大脑却在退化。因为在大学里,唯一比较辛苦的一段时间就是期末考试那段时间,而期末考试却是如此的简单,大家想想:在大学里还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所谓的“人才”毕业后哪个用人单位会用呢,所以有很多人很多用人单位都在说80后毕业生是高分低能,是有学历没技能,很多单位都会遗弃应届毕业生。难道这都是我们的错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育部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是这种落后的教育制度催生了这种不良化学反映,种瓜得到的才是豆,还是营养不良的豆。

   还有大学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啊,记得我的美学老师,首先人本身长的就是其貌不扬,或许抽到极致就是美吧,这一点我姑且不说了,关键是他自己说话都结结巴巴地,授课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和美感,拿着书读读一节课就完了,这样的课程谁有兴趣听呢,简直就是折磨人,这样的老师比比皆是,说难听点,大学老师的水平还不如高中老师。到最后,学生不愿听课,总得找点事情做啊,必然会去网吧玩游戏、去谈恋爱去开房、去睡觉打球,最后导致的是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啊,你们该醒醒了,这样的教育制度何时才是尽头,大学时学术交流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藏污纳垢的场所,该要大刀阔斧去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