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原文地址http://content.caixun.com/NE/02/4q/NE024qan.shtm)
对于中国而言,7月可以被称为“预兆之月”。从人口学、经济学、货币政策等方面,世界可以窥探到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未来何在。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五个预兆来寻找投资的蛛丝马迹。
老龄化:未富先老
综合2009年以来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达到空前速度。2009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5%,是历年来老年人口比重增幅最大的一年。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称,2009年中国老年人口净增725万,达到1.6714亿。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则指出,19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不到1/20,而这一比例将在2050年达到近1/5。这个问题关系重大,这意味着不仅劳动力日益减少,而且还会耗光老一辈贮存的储备金。
庆幸的是,中国现在仍然有一批年轻的人群,还有大量的没有充分利用的劳动力。但是,风险在于随着时间推移,人口统计学上的巨大变化可能使中国难以保持10%的GDP增速。可能在中国还没有富裕之前,老龄化问题就会凸显,年轻劳动力数量下降。
河南省人口过亿
7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人口日,河南当地媒体从省人口计生委了解到,根据统计预测,2010年7月份河南总人口将达到1亿,成为全国首个人口过亿省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南人口过亿是迟早的事,实行计划生育后,这个数字的到来已经整整推迟了13年。由于计划生育,才形成了30多年人口抚养成本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充裕、储蓄率较高的黄金发展期(人口红利期)。
人口规模及经济繁荣推动了中国的贸易流----毕竟,中国需要养活大量贫困人口。阿根廷是中国最大的豆油供应国,中国近期宣布与阿根廷签署100亿美元铁路投资协议也绝非偶然。目前,中国企业热衷收购钢铁及煤炭资源,未来很可能会延伸至化肥及食品领域。
中国出口引擎“倒转”
在2008年,中国的出口额下降就给中国带来了很多麻烦,而现在的出口增长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中国证实在7月份,出口已经回到了“危机前”的水平,中国上半年的进出口总值比09年同期增长43.1%。中国政策制定者已经在压缩国内需求来防止过度的通货膨胀。
这或将再次触痛美国的伤处。美国此前决定不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但由于中国对美出口增长了12%,美国目前每月贸易逆差扩大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中国出口引擎似乎再次成为“替罪羊”。
能源需求爆炸式增长
据世界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报告,2009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共使用了23亿吨的石油。虽然中国对这个称号予以否认,但是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者。
这个内涵非常可怕,中国人均使用了美国人均能源的1/4,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会排放超出现在4倍的排放物。或许不会,中国已经引进了一些清洁科技。但是,这些数据足以使人相信与能源相关的物品价格时代就要来临。
银行上市再创纪录
中国农业银行A+H股IPO募集资金190亿美元,农行若行使超配认购额度后,融资总额将达到220亿美元,创下全球最大首次公开发行融资纪录,证明发行新股的重心正向东方转移。
但这一纪录并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农行是由政府高度管控、停停走走的中国金融市场的典型缩影。未来或许很难再现类似规模的首次公开发行。农行及其承销人一味追求“世界最大”,因为在中国,大数字确实意味着很多东西。而北京最为痴迷的数字恐怕就是“第一”了。
总而言之,中国试图在各个方面成为世界的领先者,或许有一天,这都将成为过去。而7月份的这五大标志性事件恰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缩影,投资者需要“五思而后行”了。
(文章转自世华财讯 方卓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