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字,我字同我心    听书法家曾印泉谈正书之门


                                      我同曾印泉相识已有30年,30年间,我们之间有过不少精神联系。

                                     

                                  30年前,他是我的学兄。那时,我就知道曾印泉写得一手好字,但我始终没有见过他的字。毕业之后,各奔东西,我连他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

                                     

                                  多年后,我看到一篇报道,才第一次见到了曾印泉的字(印刷品)。一眼扫过,只留下“字如其人”的印象。后来,我见到南京博物院的老友欧阳摩一,他极力推崇曾兄,谓其书法已尽得黄山谷之精髓。等我去西安碑林,看过黄庭坚的真迹,我顿悟此言不虚。

                                     

                                  今年盛夏,当我坐在他的书房里,面对书架上几十部线装书同他聊天,亲眼目睹了他的字画之后,我发现我的第一印象“大致不错”。

                                  一个机缘

                                     

                                  1978年末,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1979年元旦,刚入大学的曾印泉凭着少年时打下的基础,参加了学校发起的书法比赛,他的作品入选参展,但主办者把他安排在门后,只有关上门才能见到字。“这种近乎羞辱的待遇”,使曾印泉一气之下,决计开始认真练字。

                                     

                                  10多年后,中央美院邱振中教授认为,1983年,曾印泉才从魏晋写本书法中领悟到一点笔法。也就是说,那时的曾印泉才开始登堂入室。1995年,中国美术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曾印泉书法艺术展》,其时,邱教授的评语已经焕然一新:曾印泉的书法具有强烈的个性。形式上的来源是清晰的,魏晋写经、宋代黄庭坚书法的部分结构、明代狂草中某些恣纵的成分。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在中国美术馆看了曾印泉书法作品后说:“曾先生的作品,一是安静,二是有深度,耐人寻味。”

                                  渊源有自

                                     

                                  当代书坛,学书之人大抵都会认祖归宗,或者拿当代名人做垫脚石。邱教授的评语指出了曾印泉书法的渊源,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但与一般书家相比,曾印泉确有不同之处。

                                     

                                  曾印泉认为,书法必须有根。正因此故,学书之人必须敬畏前人,敬畏传统。在我看来,他有点像“原教旨主义者”,不仅要求学书之人在书法技艺上揣摩前人,在文化修养上也要达到前人的境界,就连纸张笔墨最好都用古代的。他的道理很简单,中国书画与文房四宝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何况,现代的纸张笔墨已经大不如前,甚至也不如东瀛邻居了。书法家有钱后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收藏文房四宝。这不仅关乎写字,还关乎数千年文房器具及其雅趣的延续。

                                     

                                  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弘一法师是常被人提起的一位书法家,曾印泉认为弘一的字纯洁镇定,纤尘不染,但佛道书法并非书界主流,

                                  真正的主流是儒家书法。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等士大夫才代表了中国各时代书法艺术的主流。他拿出他珍藏的柳公权《玄秘塔》拓本,指着其中的字说,每一个字都端庄典雅,犹如宫殿。这种风格在当代书坛已有所凋敝,这倒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学养不够,定力不足。还有一些人因为自觉无法超越前人,干脆剑走偏锋,曾印泉坦承,现代书法要跨过前人,自创一格,几无可能。因此,惟有老老实实地向古人学习。对我们来说,继承比创新更重要,尤其是在提笔忘字的互联网时代。能够尽得古人神采,已属不易,如果还能留下一些个人的印记,那就难上加难。

                                  我本狷狂

                                     

                                  在当今书坛,字写得好的人有很多,有人让曾印泉开一个“你最推崇的五位当代书法家”的名单,曾印泉说:“我开出的名单有私见。我不愿让五位以外的书法家看到我开列的名单不高兴,故不开列。”他的回答看起来有点狡猾,但背地里潜藏的却是狷狂。

                                     

                                  有人把他称作“书法家中的书法家”,他也不自谦。当然,他有值得骄傲的资本。2009年,适逢新中国60周年大庆,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编辑一本《中国美术60年》,这部高可盈尺的巨作,囊括了新中国60年来各个门类的美术经典,其中书法所占篇幅最少,但其中就有一幅曾印泉的字。能够入选这部史册,书法家是肯定的,不是所有的书法家都有这样的殊荣,也是肯定的。

                                     

                                  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称书法家?对这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曾印泉有自己的回答。他在自己的随笔《陈言》和《新元集》中提出了这么几点:第一,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书法不需要造型艺术那样的创作过程,艺术书法更不足取,画家的字是最不值钱的;第二,书法有其社会功能,如授徒、娱乐、张挂、展览、馈赠、买卖等,不应急功近利而应水到渠成,因此,不能为展览为获奖这样的苦差事而创作。曾印泉自谓,“心中不求佳则往往能写出好字”;第三,“书法是士人修身之具,应为余事”,书法家应该有书法以外的专业,书法的高下与否与是否是专业书家无涉。曾印泉认为,当代许多官员学者的书法也许比某些书法家更有价值,更能传诸后世;第四,书法家要像哲学家或者道人那样有恬退的风格,像诗人那样会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最不宜援引西方学术名词。除此之外,不能常写错字,还必须有专精的正书。“书法家的字,如无法人可仿效,那就只是玩物。”

                                  字以人传

                                     

                                  事实上,曾印泉提出的书法家的标准,已经超越了书法本身,而与人品学问有关。但我所看到的“字如其人”,只是皮相,而曾印泉的“字如其人”,却是直入骨髓血脉。

                                     

                                  曾印泉说,中国书法之所以千年不绝,本质上是尚友尊贤在作祟。尊贤,即黄鲁直(黄庭坚)之书“怀人敬遗像”,尚友,则孟子万章所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江西自古就是才子之乡,黄庭坚就是江西才子中的佼佼者,在他生前,他的诗词书法已经冠绝一时,只因修史“多诬”,客死在羁管之地。从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如“长枪大戟”般的黄氏书法,奇崛瘦硬的诗作,流宕豪迈的词作,我们约略可以体会到黄庭坚其人的才情与风骨。

                                     

                                  曾印泉深得其前贤之神髓。与他聊天,我发现他所追随的多半是他的乡贤,书法以黄庭坚为本,绘画又以黄秋园为师。更确切地说,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曾印泉,他都是在刻意复活“二黄”。曾印泉的身体用仙风道骨来形容当不为过,而他如黄庭坚那样长枪大戟恣意横溢的书法,如黄秋园那样刀劈斧砍密不透风的画作,一如其身体,也与其性格相仿佛。青年时代,他批评别人常好挖苦,因此容易开罪身边的人,颇有黄庭坚秉笔直书的遗风。而他现在的平静和愉快,则得益于书法。他把书法当做修身养性的“余事”,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又像以银行职员为生的黄秋园。而他提出的书法家应该能诗会文,也一秉黄庭坚的余绪。

                                     

                                  曾印泉谨记着弘一法师的一句话,弘一说:人若以书传,是很可耻的事情。字写得好,固然重要,但书者的风骨和誉望才是根本。因此,他把很多功夫用在诗外。这也正是沈鹏所见曾印泉书法深度的由来,用“学通文史,书见古今”来概括可谓恰如其分。1995年,《书法》称曾印泉书法“得萧散清远之致,有书卷气”。而2004年的《中国书法》则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曾印泉书法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足以占当今书坛一席之地。”

                                  曾印泉小传:

                                      1980年,任厦门大学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书法中心主任。

                                      1993、2004年,获《中国书法》专题介绍。

                                     

                                  199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举办《曾印泉书法艺术展》。参加该年《全国书法家作品展览》

                                      2005年,大阪市《曾印泉书法艺术展》。

                                      2009年,书法作品选入《中国美术六十年》。

                                      2010年,《中国书法》专题介绍《曾印泉书法新作选》。

                                     

                                  文学与著述:中篇小说《温情》,长篇小说《生死链》、《书写之门》、《签名》,随笔私印本《陈言》、《新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