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资本环境的随想


上周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讲话基调很清晰,没有谈及经济的困境,而是让市场看到,未来将有大量的低成本的资金继续释放。鉴于这几年的经济下滑很可能是康氏大周期的一个结尾,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此时已经很难再有革命性的突破(重申一个观点:低碳经济只能降低能耗,未来几年产出很难有质的飞跃。产出除以能耗的数据可能会提升,但人均数据很可能不会。),这使得我很有理由相信,释放流动性将成为美国给经济安置的唯一一个安全垫。

欧洲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只不过德国似乎是不愿意这么做,但好在德国的经济体制在抵抗流动性方面做得不错,因此欧洲跟着美国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

原本我以为全球政府会吸取过去十多年的教训,来降低杠杆化。但没想到这次,市场杠杆化被降低到一定程度(其实是转移到政府身上),随后政府因为自己的债务压力,把杠杆重新转移到了市场。

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边际效用在逐步减弱,这和以往可能不同,但有一个故事很可能会重演。这个故事,就是全球的投机风潮。

事实证明现在这个风潮已经开始出现,农产品价格是第一个信号。低于预期的产量面对大量低成本的开始活跃的资金,促成了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如果按照这种逻辑,下一步很可能是黄金。因为黄金具有货币属性,是投资品,产量有限,且工业需求影响在货币面前可能微不足道。

生产活动和就业形势仍未见到好转,股市的整体机会依然不大。这取决于目前市场主流观点偏向于价值投资,如果把现在的环境放到100年前的美国股市,或者10年前的中国股市,想必股票市场也会有更明显的反应——那时候市场对基本面的研究还不成熟。

然而,结构性机会仍会存在,而且很可能形成新的泡沫。投机风潮在股市从来没有离开过,并购、重组、任何概念,只要不严重依赖于盈利的品种,其未来的走势很可能远远超越大盘。

新兴市场面临的通胀压力更大,欧美有能力把通胀压力转移。因为新兴市场的通胀对食品价格更敏感,而且新兴市场的利率水平比欧美更高。这是一个怪圈,通胀压力决定新兴市场资本价格高于发达经济体,而利率的不平衡又会导致流动性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市场,从而继续加大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相关的“阴谋论”观点请参《信用泡沫的阴谋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1675f0100lfwq.html。)

上述情况增加了中国的资本输入压力,也许现在还不明显,但未来应该会显现。这时候中国开始放开资本项目,的确是一个明智之举。既然不放开,热钱也能进来,不如放开了,然后有资本输出渠道。

假象一下,中国可能会有一波资本输入潮,随后再出现一波资本输出潮。觉得熟悉么?类似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