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今天社会的社会诚信不足、功利盛行、人心浮躁,政府贪腐严重,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会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十分悲观,但这情况在很多社会快步工业化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只是大多社会都没能跨过来,如菲律宾、泰国、大多数的南美国家如阿根廷等,但也有自己找到出路而转型成功的范例,如英国、美国,我们不必悲观,但也要知道转型成功绝非易事。
社会转型期会带来失范,因失范而引发了社会的浮躁与危机。
美国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就大体经历过社会浮躁的时期。在1870年以前,美国工业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据统计,1884年,美国的工业比重上升到53.4%,农业比重下降到46.4%。工业比重开始超过农业比重。然后,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终于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的工业国。铁路的建设与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制造业、采矿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而且工业化也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减轻了农业劳动的强度,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为工业化的劳动力需求提供了源泉。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空前富裕,进入所谓“镀金时代”。商人发现进入了一个无人监管的社会,眼睛只盯着钱看,不择手段,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经济秩序极度混乱,美国在这个时期对银行业监管不严,野猫银行盛行,这些由美国各州法律特许设立的银行完全不受美国联邦政府的监管,开银行就可以开印钞票。人没有同情心。贫富高度分化,都市中到处是农民工,底层生活一塌糊涂,没有人照顾。贪污腐败,官商勾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纽约1%的人掌握了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当时纽约的富人区存在一片片庄园,富人们过着奢华的生活。那里的富人开流水宴,不是坐下好好吃,而是一边打马球,一边吃。社会生活开始动荡。社会道德整体败坏、精神全面危机,整个社会无人监管,美国以往田园牧歌似的乡土社会体系垮了。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在十八世纪末时,道德废弛,社会黑暗。圣公会神职人员灵性低落,酗酒问题严重。整个社会在工业化的背景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当时的童工制度,曾经有个8岁小孩,一天工作12-14小时,最后因为太困睡着了被碾死在生产线上。在狄更斯以及一些作家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浮躁、拜金盛行、功利当道。
台湾的社会转型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的台湾像世界工厂,台湾人忽然变得富裕,很有钱。当时外汇不能兑换,所有外汇都要转成新台币,在台湾买东西。但是商品大部分都外销了,没那么多商品供应。根据供求规律,钱就不值钱了,出现了通货膨胀。大家都产生了抢钱的浮躁心态,造成了盲目投资的状态。台湾人因此一窝蜂去买股票,投资房地产,股票从八百点涨到一万两千点又狂跌回两千五百点,房地产也涨了七、八倍。
从历史来看,社会转型带来的浮躁美国英国都曾成功渡过。基本上的脉络就是通过自我觉醒,道德重整,社会运动,政府立法,才得以渡过难关。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那个时期的人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十分不满。所以这段时期也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为“严重不满时期”。面对这样一种令人沮丧的“盛世”境况,美国兴起了一个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的所谓社会进步运动。尽管这个进步运动并没有如理想的那样全面成功,但它却消除了社会矛盾,使美国社会走向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老罗斯福总统的当选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限制了垄断性企业的扩张,而媒体的“扒粪运动”则使得官商勾结曝在阳光底下,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社会革命。此外,美国的基督教徒们发起了号召,重建美国的社区,提出对社会责任的要求。
同样,在当时的英国,改革复兴的需要与日俱增。社会力量是多元化的,英国主要靠的是社会领袖。当时卫斯理来到市场上,站在肥皂箱演讲、布道,重建了英国人的道德良知。他的理念吸引了威伯福斯,他是贵族出生,选上了国会议员。然后在英国国会中成立了克拉彭联盟。不断地通过了各种社会立法,包括星期天法案,最低工资法,最高工时法,废除黑奴制度等等。在欧洲大陆不断发生革命的岁月里,英国却平稳地完成了社会转型。
靠着道德重整与社会立法,这些社会才转危为安,重新找到新社会的规范,继续欣欣向荣地发展,终于迈向它们历史的巅峰。
中国文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沉稳、含蓄的,就如太极拳般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在劝诫戒骄戒躁。与美国相比,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中国社会在应对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冲击方面,并没有太多经验。当美国人已经意识到浮躁的种种危害,并逐渐向沉稳靠拢时,中国人却有陷入浮躁漩涡的危险。热衷于“炒房”的中国人中有不少和当年的美国人,有着一样的浮躁情绪。我们的社会跟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多非常特别的地方。美国英国抛弃浮躁,大体是依靠教会的力量,从传统中找到理念,重新站起来。五四以来,我们则是在抛弃、断掉自己传统,这就是断掉了建立在乡土社会的道德秩序。多元文化要提倡,但是传统文化是根,一定不能抛弃。
现在社会浮躁的危机,我认为是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够。自组织的治理机制是基于人际关系和信任,形成的一个个小共同体。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际关系的结合如社团、行业、职业圈子或者社区等小共同体,是整个社会的基石,也是民主政治的基石。现在中国社会的浮躁,只看到市场与政府管制,没有看到人,人本思想,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又能相互监督的社区社群,人成了原子化的个人,游离在市场大潮中,不是随波逐流,就是不知所之。
人需要小共同体,会在其中寻找温暖,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现代化进程中,原来那一套乡土社会中的社区秩序崩溃了,但是新的社群秩序还没有形成。没有社群,没有监督,没有互相体恤,不会相互帮忙。大家把整个社会的根拔掉了,个人被丢到一个几百,几千万人的城市中,旁边都是陌生人。不再活在家人里,活在社群中,特别没有安全感,就喜欢攀比。在小共同体中大家都有所认识,不敢随便欺骗,而一个个能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小共同体则可以昭社会之大信,逐出那些任意骗人的人,以减少社会上的信息不对称。在原子化的社会中,现在大家可以随便说自己是什么名校博士,医学大师,可以成仙成道。每个人既是骗人的主体,又是被欺骗的主体。这种失序的状态,势必会延续一段时间。
今天我们社会已经展开自愈的过程,中国国学复兴是好事,回到传统,然后转化,西方也是回到传统中,重新找到社群的新秩序,而能够转危为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