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深圳本地股能否迎来新的机遇?


    

 

国美的“黄陈之争”,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热点。

黄光裕在面临人生突变前夕,将国美托付于陈晓。有点象刘备“托孤”。刘备嘱咐诸葛亮如果刘禅的确不行,诸葛可取而代之。

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但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诚敬业,成就了诸葛亮,受世人敬仰!黄陈之争谁输谁赢,我们不妨走着瞧,但国美变局带来的股权之争,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无疑将是一场千载难逢的经典案例。

中国股市经常上演“举牌”题材,最近最著名的举牌股权之争,当属深振业(000006),因为“姚氏弟兄”联手增持,引发大股东大举增持进行反击!成就了深振业二级市场短期暴涨。相比于国美,国美更多运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游戏规则,以图改变现有股权结构。增持与稀释,此消彼长,充满算计与谋划。深振业的股权之争,带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是炒作机会,是股价大涨。而国美的股权之争,带给投资者的则是风险,是股价下跌。同样是股权之争的题材行情,方式不同,却演义着完全相反的市场结果。从市场的炒作价值看,深振业的股权之争更受市场欢迎。但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看,国美目前的股权之争,则意义更为深远,对我们充分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更具启发意义。

今天是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大庆的日子。昨天深圳政府同时启动六十个大项目,涉及金额千亿以上。告别深圳过去三十年的辉煌,也意味着后三十年深圳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这样的大手笔、大动作,深圳本地股表现低调。我倒是觉得,这正是深圳本地股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股市一改过去长期沪强深弱的格局,深强沪弱成为这轮恢复性上涨行情的新特点、新趋向。

沪深两市以股票市值计算,深市只及沪市市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深市的日成交量,一般也保持在沪市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2007年的那轮大牛市,以大资金、大蓝筹、大行情为特征。沪市扬鞭催马,深市苦苦支撑,似乎深市只是沪市的一个陪衬。

风水轮流,今非昔比。就象陈晓也能当上国美的董事长,并将身陷牢狱的黄光裕给折腾得苦苦支撑一样,这可能连陈晓自己也没想到。

这轮行情,深市主导潮流。也是政策导向所使然。

沪市,以大盘价值蓝筹为主。2007年的大牛市,以启动全流通股改为契机,政策引导股市大扩容。中石油、中行、建行、工行、交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远洋、中国中铁、中国人寿、中国神华,中国铝业等一大批国有大蓝筹披挂上阵,粉墨登场。政策为之保驾护航。不论是全流通,还是股市大扩容,大盘国企都是最大受益者。沪市以大盘价值蓝筹为特色。大盘指数登峰造极,直指6000点上方。

2009年以来的这轮行情,风格完全不一样。股市方面,政策扶持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政策宏观调控,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这一切,都对以创新为先导的深圳更为有利。深圳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时常看到,深市的日成交量,超过沪市。这是一轮题材行情。深市强于沪市在情理之中,这种格局将继续延续。这样的市场背景,或也意味着深圳本地股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我认为:深圳本地股是这轮行情以来值得重点关注的板块。近期,以深万科、深振业为代表的深圳本地地产板块的超跌反弹行情;以华联控股、深鸿基、中信海直、深华发为代表的低价题材行情;以海普瑞、信立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板股票价格坚挺、成长趋势,都远远强于大盘。深圳市场,深圳本地股股票多,可选择性强,题材丰富,游资充裕,深圳也是机构重兵屯集之地。根据这轮行情的特点,叶弘认为深圳本地的超跌、潜力地产股,深圳本地的超跌低价题材股,波段机会多多。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是深市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中小企业板股票大多股本小,成长性好,但股价明显低于创业板,因此更值得关注。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请联系叶弘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