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楼顶抗议都是“好学校”惹的祸?

今天的河南商报报道:《不满就“远”分配47名家长带孩子楼顶抗议》,报道说:“住在热点学校周围,却被分到几公里远的另一所学校。因不满小升初的入学分配,郑州市博物院社区的47名家长带孩子来到金水区教体局楼顶抗议。”
这篇报道中金水区教体局也做了回应:“按照去年划片的分配方法,文博社区里的47名孩子应该分到省实验中学。但尽管近几年省实验中学一再扩充,但所有班级都已经超过了容纳额,‘我们只好从最外围的社区调整,把超编的孩子调到了47中。’”
报道说:“居民区和学校之间分布不均,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许士柯介绍,十年前郑州金水区小升初约5000人,但是今年已经达到14000人。以省实验中学为例,学校旁边的新建小区越来越多,但是学校的教育资源却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大家都想挤入“好学校”。
因此根本问题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所导致的问题。
我反对搞重点学校,重点班;我提倡搞一些实验学校,实验学校是为开拓中国教育探路的试验基地,并非变种的重点学校,既然是实验中学,为什么要搞省实验中学?实验学校在基层,为啥还要有省级?其实各地的实验学校都是重点学校的编制变种,只是穿了一个“实验”的外套。
如果实验学校是要走出应试模式,开创个性教育,从发展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这样的实验学校还还会挤破头吗?
恕我直言,中国今天没有这样的实验学校,如果真有的话,结果很可能就会门可罗雀。
教育资源均衡很难吗?
在今天的中国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题目,这个题目其实整个东亚,甚至全世界都能面临。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如此艰难。
去年台湾受到强台风的影响,阿里山的村民搬进学校避难,开学之前这些村民又搬出来了,于是在大陆的电视画面上终于看到阿里山山区人口稀少的地区学校的样子,这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很少但是学校设施一点不比城市差,老师的水平也不差——这就是教育资源的均衡。
大陆的差距不仅是落后偏远地区与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同城的差距同样很大。义务教育本来是一个法定的教育,由于资源的不均衡,每年开学之际家长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如何把孩子送进一所好学校。
郑州没有“择校”吗?
不久前报道说:“今年,郑州市教育局规定,从2010年秋季开始,凡不按初中就近划片范围入学,或者就近划片入学后,又自行流动的学生,初中升高中时,不享受分配生资格。也就是说,从2010年开始,自主择校的学生在2013年中招时将没有分配生资格。”
郑州不是没有择校,而是教育机关实行的分配生制度改革,这种改革是积极的,但是永远不能代替教育资源的均衡,因此搞好义务教育,教育资源均衡是头等大事。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