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盛世与经济奇迹》(提纲)第三稿


 

《准盛世与经济奇迹》(提纲)第三稿

  

  

  

 
 目录:摘要---导言(论点)---正文(论证)(数据与例子)---结论

  

   第一章.(重点)

  

  什么是“准”盛世?准盛世或经济盛世的概念及基本涵义,提出准盛世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什么是盛世? 盛世的标准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四大盛世概况:汉代之文景之治---唐贞观开元之治---明(仁宣)永宣之治---清康乾盛世(史学界公认观点)。

  

   第三章.(重点)

  准盛世主要指经济盛世,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论述---举例---说明,纵比.横比.上下比.左右比,总体:总量先进,人均落后。

   中国经济:经济总量(
GDP)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已成为战后第三大经济奇迹,而且比德.日经济更有后劲和发展空间。经济奇迹的“奇”在何处:1.起点时间上1978年底;2.经济上崩溃边缘,举例.数据;3.十三13亿人口大国(即毛泽东讲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4.政治上封闭守旧;5.观念上陈旧保守;6.文化上萧条.单调;7.农业基础上吃饭成问题;8.山中一日世界巳千里,急起直追谈何容易。 

  

   第四章.(重点)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只是“准盛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盛世?换句话说还不是全面盛世?差距主要在4个方面:1.政治清明(腐败问题);2.道德诚信问题;3.文化价值观上的偏差,(对金钱.物质追求过度的问题);4.祖国大一统问题。妥善处理和解决好上述矛盾.缺点和问题,就可实现公认的超越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文明的大盛世(上海复旦大学谢百三教授观点),也就是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或在二十一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邓小平)。(非自封和非浮夸的)

  

   第五章.

  从中国历史上回瞥盛世。准盛世与中国人的盛世情结:中国历朝历代老百姓和领袖都有很深的盛世情结。大同.小康和治世三个层次(厦门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中国文化中儒.道.墨.法家的盛世观。盛世---非理想的世外桃园,任何盛世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

  

  第六章.(重点)

  从全球化角度解读盛世:外国没有“盛世”一说,不过马恩的共产主义学说,欧文.傅立叶“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或“超级大国”与之类似;a.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和巴比伦);b.海洋文明时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c.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发源地);d.英.法.德国及前苏联; e.第四次浪潮,(农业.工业革命.后工业信息化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兴起);f.二战后美国.日本的“盛世”;g.“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h.金融危机中的“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

  

  第七章.(重点)

  从文化价值观上剖析盛世。由于过度追求GDP,过份强调物质,而精神和道德文化的作用被挤压变形和边缘化,(外加资源.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因素)经济发展的代价是否过大?是否将经济增长速度先稳下来,以缓解自然环境压力,缓解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协调和处理好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关系,调整巩固,集聚力量,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八章.

  是否盛世要由后人评说?1.近年来,“盛世”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上,比如:奥运盛世.国庆盛世.世博盛世和盛世华诞.盛世收藏.盛世楼盘盛世欢歌与盛世中华等等;2.现提出“准盛世”的作用与效果:回顾.比较.鉴别.综合.归纳.反思.前瞻和预测;警示.危言以及参考.指导等;3.只要我们解决和处理好第五章所指的4个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就不耽心或欢迎后人议论和评说。

  

   第九章.

  “准盛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与初级阶段.和平崛起.复兴的关系;与“三个代表”的关系(江泽民);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胡锦涛)。准盛世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十二五”规划强调从“国强”到“民富”;也可以说是从经济盛世过渡到百姓盛世,即从准盛世到实现全面盛世。(当然,文化道德诚信和廉政建设要跟上)

  

   第十章.(重点)

  用新观念来看待祖国大一统问题,两岸已经基本实现统一?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书的主要重点及新意:1.准盛世的“准”字;2.经济奇迹“奇”字;3.从文化价值观上剖析盛世;4.用全球化眼光解读盛世;5.用大一统观看两岸统一。                                     

  

                             段斌艺  2010.8.22.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