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意做低碳生活的主人,不走回头路


我创意做低碳生活的主人,不走回头路

 / 黄锦波

我非常赞同低碳的理念,我支持时尚低碳生活:因为碳污染空气,影响环境,危害健康!我也支持“低碳经济”和“气候政治”,因为我们需要科学发展其它能源,人类的健康生活需要进步。

 

有专家说:近年来气候升温四度都是因为碳(CARBON)或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做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做“现代化低碳生活”的推动者,尽可能节约能源消耗,过实际适当的低碳生活——但是我反对返回到70年代前的“落后式低碳生活”——如果通过“不实际不科学的节能减排方法”去实现低碳生活,我们就会成为低碳生活的奴隶;我倡导增强人民对“碳的产生和化解、碳与健康的关系”等知识的学习,通过“科学发展”去实现低碳,做低碳生活的主人。

事实证明,勉为其难地减少碳排放不可取,有违人民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追求及现代化科学发展的趋向。举例来说,有媒体报道中国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倡导节能低碳,带头在办公室不打领带脱下西装穿夏装”,他这样做虽说符合了“低碳潮流”却有些不实际——官员不穿西装,礼仪上就显得潦草,而礼仪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假如要以牺牲礼仪的代价去实现低碳,那么法官律师们可以穿短裤短裙在不开空调的法庭里辩论吗?现代化女性们可以理所当然地为了低碳生活穿上比基尼泳装逛街吗?如果中国有一半的家庭冬天不烧热水洗澡,那才是真的低碳生活呢!当然以上这几点是不实际的低碳生活,只能用作研讨辩论点而矣。

 

中国市长坐公交车骑自行车上班;民众少用家电、少吃、少穿、早关电脑少看电视等新闻屡屡爆出,意在引导民众效仿。中国刚开始普及汽车,却要号召坐公交车了!有些媒体甚至为了宣传低碳,意图树立“骑车光荣”的意识。难道我们要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大街上自行车为主流的时代吗?那时家电很少,一座城市没有几台电视;汽车也不多;甚至连丰衣足食都谈不上——这是典型的低碳生活,但这样的生活幸福吗?今年两会期间我看到有一小宣传册印有100个方法推广低碳生活,从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给出可称“严苛”的建议,那不就是走回头路了吗?中国经过改革开发以来的高速发展,民众终于有享受空调和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机会,如果因低碳而放弃这来之不易的享受,我们实在是对不起发明这些产品的科学家以及生产它们的企业家!


试问,为了节能减排而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6度以上,市长,公务员,企业家和职员们都满头大汗,湿透衣服上班,这就是低碳生活吗?这是新时代的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吗?其实,在电视上号召民众“少开车多乘公交车”出行的电视主持人,他们自己却是不乘公交车的。这样的“低碳经济”号召,能有多大的效果呢?所以对于民众来说,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主义”!不利于真正的实现低碳生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思考为什么要低碳——是因为气候升温,海水平面上升吗?是为了下一代人吗?同时还要思考应该怎样低碳——与其勉为其难的节能减排,不如积极推动绿化环境,增强城市吸收化解碳的能力。我的观点是:气候升温的主要原因是钢筋水泥的建筑物破坏了大自然的绿色环境,而碳并非罪魁祸首!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土地被钢筋水泥覆盖。雨水不能像以前流入草原、森林和农田的泥土下面,何来地下水库呢?没有地下水何来绿色植物自然生长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结果是,就连乡村的池塘也出现干涸、甚至屋后水井也干涸了,有些地方的人民甚至快缺乏可以饮用的水了。与此同时,千万亿亩绿草泥土地变成不吸水不透水的钢筋水泥做成的大马路、连贯各省地市的高速公路、桥梁、飞机场、大商场、停车场和高楼大厦,甚至填海造成的陆地也随之被钢筋水泥覆盖。大量的雨水不能渗入地下,直接通过各种管道汇入海洋. 加上冰岛的冰也有些溶化了,难怪海洋水平面要升高了! 海洋水己被冲淡了, 海详的生物生态己有改变了. 有些小岛和海边城市就快被淹没了。

 

我的科学观念就是钢筋水泥构造的广场马路和高楼大厦多了,绿色草地少了,生态失调导致空气升温,进而引发气侯升温——这比二氧化碳烟雾造成的升温更直接,更严重!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试验:在郊外农村,在3940摄氏度的一个热天,不穿鞋子不能在马路上走20米远,因为马路太烫了。但可以在草地上踢一场赤脚足球啊!另一个例子,在以上同样的环境,在车顶上和马路上,可以煎熟一只蛋;但在草地上就不能了。坐在水边树下草地上很凉快,树林里绿草上气温比城市的马路上低了几度。

 

这些现象都证明气侯升温,是因为人口多的地方,有一半生长着绿色植物的陆地,己变成钢筋水泥构造的高楼大厦和广场马路。倒一杯水在车头上马路上,看到水蒸气就是看到热气了。这些传热和留热的干地与物业,加上每一部车,巴士,工厂的机器, 每一部空调,热水器,厨房炉灶,每一盏灯和电器的热, 才是使气侯升温的主要因素,而不单是二氧化碳!

 

大量的事实足以证明,是人们“主动毁灭”绿色植物在先,二氧化碳随后“被动侵害”了环境。如果从低碳减排着手,想做到汽车和工厂烟雾无碳化处理,就要通过发展风能太阳能,普及酒精燃料取代煤和石油,这种能源与技术的深度置换可能需要十年八年才能达成,甚至更久!但是若从恢复绿色植物去治理环境,开发环保绿地却是随时可以去做的。可是挖开城市的广场马路、推倒高楼大厦开辟绿地种树等做法不现实也不可取,拒绝城市发展不再建造大楼和马路同样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向空间要绿地——我的创意是各地政府联合推动“绿色家庭阳台工程”。


全国各地推动家家户户充分利用家里阳台、窗台、楼顶等空间种些绿色盆栽植物。达到向空间要土地的效果,这样一来,等于每一栋楼都附带一个小花园。在许多省市有些新楼房的卖点,就是称为“空中花园别墅”楼盘。这样的一座城市等于拥有成千上万个绿色小花园,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空气质量自然更好---因为低碳!

 

将来中国新建的城市需要真正成为绿色城市,从规划时期“低碳意识”就要增强。

 

在此举例引证,请让我介绍美国加州喜瑞都市(City of Cerritos,这就是我当了14年议员(1978—1992,包括两任市长,)的“公园城市”(Park-like City)。

1978年我在美国当选为市议员, 我们规划城市每一座楼房前后都有绿草小花园,屋子两边都有花草;房间有很多窗口,太阳能设备装在屋顶上, 供应房里面的空调;马路两旁都有宽宽的花草树木绿草坪和宽大的通水道,下大雨时从不会造成水灾;马路中间种有高宽的绿草坪和很多大树,所以不同方向的车辆从不会相碰。这就是我服务了14年的一个绿色低碳小城市的景象,近年来中国的新城市新地区,也巳有这种绿色低碳生活环境的城市了。

 

目前,全球“低碳经济”与“气候政治”, 仍都在高呼减碳,最近在哥本哈根争辩, 还没有完成向节省碳的重心转移,但我相信,这个转移是迟早的问题!幸福健康的生活,来自低碳;低碳,是从环保着手增加绿化,提升城市“节省碳能源”开始。

 

实现低碳生活,有多种科学的途径:最主要是减少使用碳能源(Carbon EnergyPetroleum Product)降低碳的排放量——要科学发展经济,生产其它可以替代碳能源的各种天然能源:比如太阳能(Solar Energy)、水力能源(Hydro Power)、风力能源(Wind Energy)、动物植物的副产品、甲烷、乙醇(MethaneEthanol)等,这些自然能源都可以用于汽车、飞机、工厂的机器——这就是真的所谓低碳经济气候政治!目前我们最迫切要做是绿化城市,通过科学方式化解碳污染,人民才能享受实际的低碳生活!


我们要主宰现一代的时尚生活,科学发展低碳生活,而不要盲目恐惧的为了经济与政治”,下一代人类作无谓的自我牺牲——我们的生命与他们的生命也一样宝贵!我们能有今天科学发展的生活,将来下几代的人,也一定会有他们那时代的科学发展来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如何做低碳生活的主人?什么是不走回头路呢?除了上述发展绿色经济、改善环境之外,我倡导亿万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要科学节省能源,并构想出一个推广“节省是美德”的创意。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绝不等于浪费能源,科学“节约”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因此,我反对“有车不开”的方式但同时我也倡导时间适当时“为健康少开车”的生活方式.——“有车不开”是走回头路的落后生活方式,时间适当时为健康少开车”是时尚低碳生活方式。比如每星期天或下班后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不需要赶时间,一般距离又不远时,我就骑上带有购物筐的单车前往超市。这样做不仅可以免去停车的麻烦,又可以锻炼身体,是一种时尚健康生活的做法,同时也减少了碳的排放。

 

我也倡导以下很多节约不浪费的理智生活方式——淋浴室里采用“节水式莲蓬噴水头”,涂抹洗发水和肥皂时要关水;每次洗澡洗衣尽量减短时间,减低水温:少用“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产品;使用洗衣机烘干衣服时,一到湿湿不滴水即可,然后挂到阳台晾干,而不必等到完全烘干;家用电器除了冰箱之外,不用时及时关闭开关。离开办公室前关闭电脑: 离开房间时关闭电视机, 电灯, 电风扇和空调等. 这一些都是我节省能源的日常低碳生活.

 

当然,我倡导和支持的“节约式低碳”做法不止上述这些!我创意推广“节省是美德”全民运动,可以解决很多浪费的问题,尤其是公共场所,招牌灯,路灯等用电——将“适合的电器”线路装上定时开关,当无人状态超过设定的时间,电器就自动断电。这样一来,常见的公共场所电灯、路灯,电扇、电视等电器“浪费电能”的现象就可以避免,假如一个单位一天节省三度电,全国每天节约电量至少要超过1亿度。由此可见,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浪费,如果计算到整个国家是多么惊人!

 

所以,我倡导“享受现代科学生活”与“厉行节约”并重,这才是“科学文明的时尚低碳生活”!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健康生活质量不是比前几代人民的自然低碳时期更好吗?我有信心,我们下一代人通过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也会比我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