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之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光荣入选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由巴菲特杂志、世界企

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发起主办,自2004年开始举办以来,每年吸引大批高

级政经官员、国际组织要员、企业领袖以及中外知名经济学家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是目

前中国证券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被誉为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

诺贝尔奖”。

  出海十余年,中石油集团海外布局初具规模;从代表政府利益的国家石油公司NOC,逐

步成长为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国际石油公司IOC,一直是中石油的梦想。

  动议多年的中缅油气管道6月初正式开工建设。中石油集团作为控股方,将全面负责

管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扩建和维护。

  中缅管道被看作破解“马六甲困局”的关键一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南油气战略大

通道。加上中哈、中亚管道,中俄管道,中石油在西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的油气通道

构建大致成型。

  2009年,中石油集团海外油气产量已经超越7000万吨大关,大致相当于中国海外原油

进口量的1/3强,“海外帝国”布局初现雏形。

  “中石油要建设一个国际的大型能源公司,未来10年内公司在海外计划投资600亿美

元,将海外油气年产量提高至2亿吨。”5月20日,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向《世界经济

学人周刊》等众多媒体描述未来的海外发展规划。

  布局国内天然气

  “中石油在天然气业务上有优势。随着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天然气成为公司的主营业

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今年5月20日,在年度股东大会间隙蒋洁敏对《世界经济学人

周刊》说。

  作为清洁高效的新兴能源,天然气成为了中石油的抢滩重点。2009年,中石油集团国

内天然气产量达到683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占据了天然气供应市场的强势主

导地位。

  今年5月31日,发改委对国内天然气价格再次上调,国产陆上气田的天然气出厂价普

遍提高了24%左右,中石油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事实上,国内天然气开采业务是一个好买卖。”6月21日,兰德能源公司的匿名高

管对《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表示。

  据其透露,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层较厚的克拉2气田,一口高产井的前期成本回收周

期大约在1年左右。按照西气东输一线新的出厂均价1元/立方米计算,中石油在新疆克拉

区块的井口毛利大致可达到80%。

  厚利之下,中石油集团天然气业务扩张迅猛。在过去7年间,天然气产量始终保持着

两位数增长。中石油集团的未来规划是,天然气年产量在2015年前将达到1200亿立方米、

2020年达到1500亿立方米。

  同时,中石油集团还在迅速扩张其在油气供应链管输环节的控制力。随着2009年西气

东输二线、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等重要油气管道的布局完成,一个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

正逐步形成,塔里木等四大气区与国内主要消费市场连接为一个整体。

  截至2009年底,中石油集团运营的管道总长度达到5.06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

13189公里,约占全国的70%;天然气管道28595公里,约占全国的90%;成品油管道8868公里

,约占全国的50%,垄断势力之强无人匹敌。

  “国内油气市场基本没有进入空间了,中石油扩张势力渗透到了产业链每一个环节,

并且还在继续扩张着。其他企业要想进入,必须为中石油的垄断地位付出高额成本,否则

没戏。”山西一家煤层气公司的高管告诉《世界经济学人周刊》。

  油气业务为中石油带来了超额利润。中石油2009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183

亿元,其中来自于油气主营业务的收入为12176亿元,占比99.94%。中石油集团一家的营

业收入,也占到了2009年央企总收入12.6万亿元的近一成。

  “登顶”后的竞争力

  《巴菲特杂志》近期发布的全球500强榜单中,中国石油以3293亿美元市值,首超美

国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王”。

  在《巴菲特杂志》连续14期年度排名中,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荣登榜首。

  《巴菲特杂志》是全球知名财经媒体,其麾下研究机构以当年3月31日的股价做基础

,按企业市值高低,每年排定出全球500强公司的座次。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认为,3293亿美元的估值并不能反映中石油的真

实价值,由于其超过86%的国有股为限售未流通股,以现在流通部分的价格乘以总股本得

出公司总市值,估价结果明显偏高。

  而中石油的市值暴涨至全球第一,并非首次。在2007年11月回归A股的当天,中石油

股价一度飙高至48元上方,当天收盘总市值高达10780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的总市值

约两倍,甚至比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还要高。

  中石油到底有多大?

  中石油集团2009年报显示,公司流动资产总计约6142.76亿元,非流动资产约

16071.22亿元,两项合计约为2.22万亿元人民币。

  这是中石油集团创立十余年来,资产规模首次跨过2万亿门槛。

  拿中石油集团资产量与中国2009年国民经济数据相比,其大约相当于去年中国GDP的

6.6%。如果跟各个省(区、市)相比,大致可以排列第五位,只低于粤、苏、鲁浙四省。

  如此庞大的体量,也让中石油集团成为央企的成长“标本”。国资委对央企领导人的

考核中,“保值增值”是最重要指标之一。2006年1月5日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中石油集

团领导人说:“中石油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不是之一,是第一。”

  在“好成绩”面前,业界质疑最多的是其实际竞争力的强弱。

  “市值影响因素很多,不要太认真的去看这个排名。市值第一并不意味着竞争力达到

了第一。”王震说。

  细读其资产数量、职工人数、盈利能力等数据,中石油更像是一个“全球500大”。

  社会期待回报

  “亚洲最赚钱公司”,一度成为中石油的代名词。

  从中石油年报中可以窥见其惊人增速:2000年,中石油海外上市时资产1143.8亿元、

净利润552.3亿元;2009年则分别升至14507.4亿元和1397.7亿元。

  10年间,中石油资产增长了12.7倍,利润增长了2.5倍。

  “中石油集团能够做的这么大,靠的是垄断赋予的优势地位。”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

展研究会秘书长席建国对《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说。

  按照1998年重组安排,中石油业务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划分到了东北、西北

、内蒙古、四川、西藏等11个海陆地域内的石油石化企业,其中包括大庆、塔里木等储量

丰富的主力油田。

  当年一份资料显示,仅中石油拥有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就分别占全国陆上探明石

油、天然气地质储量的74%和94%,年产原油、天然气分别占全国陆上石油、天然气总量的

75%和86%。

  按照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石油、中石化等4家公司共同垄断了油田勘探开采权,其

他国企甚至中国中化等都无权染指。同时,中石油、中石化还负责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

资源的经营业务,“享有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

  正是这样的安排,奠定了中石油快速增长的基础。其2009年年报公布的“家底”显示

:截止12月31日,探明开发和未开发原油储量为112.63亿桶,天然气为63.24万亿立方英

尺。按每桶原油80美元计,中石油光原油就价值约6.13万亿人民币(按美元兑人民币1:

6.8计)。

  获取这些资源时,中石油需要付出的成本除去开发费用外,还包括:从量计征的资源

税,原油每吨14-30元,天然气每千立方米7~15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石油、天然气销售

收入的1%计征。

  从2006年3月开始,国家对中石油等企业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收益金,人称“石油

暴利税”。在原油价格超过每桶40美元后起征,实行5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计征方式征

收。中石油2009年年报公布的征收比例为“20%至40%”。

  得益于国际油价下跌,中石油2009年缴纳的特别收益金已经从2008年的852.91亿元减

少到200.20亿元;而2009年的资源税缴纳总额为63.36亿远,两项合计不足300亿元。相比

中石油2009年超过万亿元的营业收入,比例并不高。

  “国有资本是全民财产,并非为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部门所有。既然如此,民众就有

权利问:中石油做成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之后,怎样为国民福利作贡献?”席建国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