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孤岛落日》已由团结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各新华书店有售,全书上、下册共有72万字,插图200多幅,每本(上、下册)售价78元。
本书的书稿是2007年7月寄到团结出版社的,他们报中央有关部门审批,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审批下来。编辑出版又花一年多的时间。书稿经出版社编辑后,图片删去了三分之一,文字删去约2万字。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我对此书又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现在约有94万字,300多幅图片。下面发表的就是最新的版本。(不久前已发表了第一、二、三章,现在从第四章起发表。)由于现在的博客软件不能同时上传文字和图片,单传图片太费力,图片就未能传到博客上了。
孤岛落日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张学良将军幽居台湾 (1)
张学良被骗去台湾
1946年春天,中国共产党义正词严地要求国民党政府释放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国民党政府慌了手脚。蒋介石一面电示当时在台湾任省主席的陈仪为张学良安排监禁处所;另外又指使特务头目郑介民、毛人凤:“张学良应立即解押到台湾去。”并指定联系专机经重庆赴台湾。
这次行动十分诡秘,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对张学良则采取欺骗手段。11月的一天,一辆平时用来买菜的大卡车发动了,张学良和部分随行人员经化装后坐在车上。车子开到公路上与车队汇合,由桐梓直奔重庆。
为了避人耳目,车队在离重庆市三十里的九龙坡渡口过江,偷偷潜入。直到离开重庆的前一天,军统头目还慌称:“飞机已经交涉好了,明日白晓在离重庆六十里的白市驿军用机场起飞,直飞南京。”
张学良听了信以为真,很是高兴。他满以为抗战胜利了,十年囚期也满了,到释放的时候了。
1946年11月上旬的一天,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王赐九,驾驶美制C造7型运输机,将蒋经国送到南京后又返回重庆。飞机在九龙坡机场刚刚停稳,一辆美式吉普车早已等候在停机坪,将他拉至机场站长部。机场站长向他打量了良久才说:“你们的飞行任务上司有所改变,由你任正驾驶,明日清晨八点从本地起飞直达台湾桃园机场。”站长又重复一句:“请记住,是桃园机场。”接着,站长的脸变成了一张难看的面孔,严肃地说:“一、从现在起不准打电话;二、不准与任何人(包括家属)见面;三、不准走漏任务消息。”王赐九表态说:“请站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8点10分,王赐九登上飞机,开动飞机,让它离开机群,停靠在机场东北角上。机场出奇地宁静,四周隐约可以见到一排排荷枪实弹的士兵。在机场入口处,几名军官和便衣盘查过往行人,机场处在一片杀气腾腾中。 张 学 良
8点20分,一辆美式吉普车驶入停机坪,从车上走下来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着中山装的壮士和一位身材苗条穿一身浅兰色阴丹士林旗袍,左手提着一个藤条小箱的小姐。他们径直向飞机前仓走来,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放飞通知单。驾驶员接过通知单,大为吃惊:为什么机场不按常规签发专机运送主要人物姓名、乘客人数等,为什么如此戒备森严却又无人前来送行?
驾驶员恍然大悟:他该不是少帅?那位该不是赵四小姐?他仔细打量了他俩,心中说:“是他俩,准是他俩。”眼前的少帅,显然好长时间未修边幅,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是那样深邃。赵四小姐一手紧挽着他,是那么亲密真诚,看上去朴素无华,却掩饰不住大家闺秀的端庄秀丽。他俩紧紧相依,迟迟不进机仓。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只听小姐轻轻地说:“汉卿,快进飞机吧。”她扶他上了飞机,这无疑是张学良夫妇了。
直到临行前,特务头目才突然宣布送张学良去台湾。张学良气得把桌子一拍,牙齿咬得紧紧的,痴坐了一会儿,便无奈何地回到自己房间,气愤地向患难与共的赵一获说了真正的去向……
当特务们送他上飞机时,张学良和赵一获强装出笑脸,和大家一一握别,然后默默地登上了飞机……
8点30分,飞机呼啸拔地而起。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靠在机窗前。此时,飞机已飞临台北南端的桃园机场上空了。当时因风速太大,在这种无地面指挥又没有无线电联络的情况下降落,最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驾驶员和副手商量后向台北飞去,并同时与台北取得了联系。
13时35分,飞机平安在台北机场着陆,一辆黑色小轿车直冲而来。从车内走出一位身着黑色礼服的中年男子,向机门走来。张学良在赵四小姐的相扶下,先向驾驶员们招手致意,然后走出机舱。 赵一 荻
“二.二八”事件张学良差点被杀
1946年11月在蒋介石挑起国共全面内战不久,张学良被特务押解到台湾,住在台北市西南的新竹县东镇井上温泉,开始了他在台湾的幽居生活。
张学良用种地打发时光,赵四小姐则养鸡。离东北几千里,整日坐井观天,张学良的心情非常苦闷。有他写的一首诗为证:“山居幽处境,旧雨引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这时张学良信了耶稣基督,他还有兴趣的是佛教。
刚来台湾不久,“二.二八”事变爆发,特务部长刘乙光奉命“只要暴民来犯,就先把张学良杀掉。”
张学良知道“二.二八”事变。给他做饭的台湾人说了句话让他很感动,那人说等蒋“总统”来,就上吊死给他看,让他看看他是怎么糟蹋台湾人的。
那时,张学良被关在一个山区里,是高山族人的番薯救了他的命,没有那些番薯他就可能饿死了。
1947年2月28日,军警取缔香烟贩发生枪击伤亡事件,引燃对国民党政府和接管部队不满的台湾本省人的怒火,酿成大暴动,杀害外省人,蒋介石则调大陆部队展开全岛血腥镇压,是为“二.二八事件”。
那场动乱,也使幽居在山里的张学良夫妇完全失去了食物供应。
台湾的局势稳定下来后,张学良也离开了清泉。迁至台中清泉岗。
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
寻找张学良赵一荻之子
1951年春夏之交,经蒋介石首肯,张学良被押至高雄。高雄是张学良在台湾秘密幽禁的最后一站。他和赵一荻在这里住了整整九年。一直住在西子湾附近的一处废弃的炮台里。
当1954年冬天到来的时候,宋美龄忽然从台北派来一位启蒙教师,来到了高雄张学良的住地,这个人就是国民党原驻美“大使”董显光。
张学良早在西安前就认识了董显光。那时,董显光只是南京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麾下官员。后来他因与宋美龄走得很近,所以蒋介石才重用董显光为驻美国“大使”。
董显光和夫人此次由台北专程赴高雄,是为执行宋美龄交付的特殊使命,敦促张学良、赵一荻研究基督圣经。
1955年5月14日,董显光离开高雄前往台北。几天后,董氏夫妇又将飞往华盛顿任“大使”。
在即将分手的时候,董显光向张学良和赵一荻征求意见,他说如果有什么不好说的话,他回去以后,可以直接向蒋先生和蒋夫人面转。张学良只提出想搬到远离海边的地方作长久居住,其他并无所求。而在董夫人和赵一荻话别的时候,赵一荻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希望找到在美国的儿子张闾琳。
1940年她即将离开香港赴贵州息烽的时候,毅然飞往美国,将她和张学良惟一的爱情结晶张闾琳,送往美国旧金山,交给伊雅格和埃娜夫妇代为抚养。
董夫人当即表示愿意成全此事,并向赵一荻索取张闾琳在美国的地址。
但是,历经十几年的幽禁生活张学良没有与外界通讯的自由。赵一荻只能提供1940年以前她在香港与伊雅格通信的信封。其地址为:旧金山湾区格林大道309号。
自董显光离开高雄后,张学良的幽禁状况开始有所松动。
1956年5月,张学良和夫人接到了董夫人从华盛顿寄来的一封信。这是他们几十年来第一次收到邮局直接送到的信,监视他们的特工人员居然破例地没有检查。董夫人的信中夹寄一幅黑白照片。那是让张学良和赵一荻大惊大喜的照片,上面是位陌生的英俊男青年,他穿着笔挺的西装,雪白衬衫下系一条领结。赵一荻仔细查看男青年的眼睛,忽然觉得有些面熟!特别是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与张学良的眼睛酷像。照片上的青年就是自己在十多年前送往美国的儿子张闾琳! 张闾琳来到西安
董夫人在信里向张学良和赵一荻报告了寻找张闾琳的经过。
按照信封上的老地址,已经找不到那个地方了,那里已改建成了一个高尔夫球场。为了找到伊雅格和埃娜,董夫人返回华盛顿后,求助许多美国朋友,然而仍然一无所获。董显光直接求助于美国国务院,才在洛杉矶找到了伊雅格先生,已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他夫人埃娜早已去世。
伊雅格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去了中国东北,在奉系军阀张作霖麾下任过军需官。张学良少年时代就与伊雅格感情深笃,张学良执掌东三省军政以后,更加重用老军需官。特别是在为东北军购买军火的过程中,更得张学良的信任,张委托伊雅格为东北军与英国军火商凯自威谈判的首席代表。1933年张学良下野,伊雅格即跟随他赴欧洲考察军事。不久,伊雅格就回到英格兰故土。后来他移居美国旧金山,1940年赵一荻将儿子张闾琳托付给他代为照管。现在,当董夫人备费周折从华盛顿赶到洛城时,伊雅格高兴得老泪纵横。
董夫人此次去洛杉矶没有见到已长大成人的张闾琳,她只从伊雅格那里得到张闾琳的一幅照片,董氏夫妻决定马上将找到张闾琳的消息与其近照一并寄回高雄。
当年9月,张闾琳给父母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他自从1940年离香港去美国后,一直得到伊雅格老人慈父般的照拂。他是在不知自己父母生死的情况下,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当他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航天专家时,才感到自己已经全然是个美国化的华裔学者了!
张闾琳在信中还提到一位女孩的名字,她叫陈淑贞,是他的恋人。此人是广东军阀陈济棠的侄女。他非常希望有一天到台湾来探望父母双亲。
一年后,经董显光在蒋介石和宋美龄面前游说,终于同意了张闾琳回到台湾,并前往高雄探视仍在幽禁中的张学良和赵一荻。
(注:《孤岛落日》最新电子版本约有94万字,有插图300多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