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和N所大学与那些城市
李华新
在风景秀丽的军垦第一城石河子,有这样一所大学:它年轻,充满活力;它美丽,令人神往。它就是承载着众多学子美好希冀,被誉为绿洲人才摇篮的石河子大学。 人们常说:石河子的一方水土哺育着石河子大学,而石河子大学又同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提升着城市的内涵及品位,成为石河子市一张靓丽的名片,这是一座绿洲新城与一所军垦名校互动发展的佳话。(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0年08月13日 )
石河子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49年9月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卫生学校。多年来,作为石河子大学前身的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栉风沐雨,砥砺进取,为兵团乃至新疆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石河子大学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目前,石河子大学共有3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1个本科专业,涉及十大学科门类,满足了区域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自2002年以来,石河子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0%以上、内地学生留疆率保持在50%以上,而且每年有70%的毕业生留在了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有效地遏制了农八师乃至兵团干部职工队伍老化、文化层次下滑的趋势。
内地的城市自然不能和石河子相提并论,但是内地城市中的大学绝非仅是一所,但是内地的一座城市中的大学对于所在城市的作用,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确实让人们时常无法准确说出的。
是因为这座城市和那些大学,并没有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作用,还是那些大学根本没有把自己的大学和你所在的城市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也是需要大学思考的问题,你所在的城市是你的根系之本,可是你对这所城市做了什么,石河子这座城市有“教育戍边”的建设城市的理念,而在我们内地的一些大学中大学就是大学,就是一所越办越和这座城市脱节的学府,有的只是基于文学或是艺术上的交流多一些,而对于这座城市中的发展的理念似乎是比较少,或是根本无法真正地融入。
而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似乎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因为,在这些城市中的大学毕业生,不管是本地 的还是外地的,都和这所城市的发展是游离的。因为城市的就业岗位历来是以本地为主的,那些外地人外地户籍者,只能是漂在自己求职的城市。在这个时候大学的所谓就业率只是一个虚构的数字,因为大学只有为这所城市所依赖,那么这所大学才能办得有自己的特色。
石河子市和石河子大学在新疆是一个特例,但是这所大学和这座城市的发展是如此的紧密,也是因为是唯一的,那么就会对这所大学所倚重,只是在不少的城市仅仅是博士点就无法与石河子大学想比,因此说,大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字的大师,这所相当重要的,城市的发展没有特色,那么城市大学的学术特色也不存在,那么有怎么能为都市所依赖呢?大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无关,大学只是在用自己是部级的或是什么级别的院校来标榜自己,城市能对这所大学感冒吗?城市对于自己家门口的大学不去积极利用这个智库,而是一定要从全国的所谓一流中聘请,而不对自己身边的智库感兴趣,大学也何必信息这座城市的发展呢?
假如那些城市和那N 所大学都建立和石河子与石河子大学这样的关系,那么,不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种期待吗?面向未来立足于自己所在的城市则是最直接的一个期待。而这一点几乎被那些城市和N所大学所忽略。
大学要成为这所城市智库的磁极,要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要城市软实力的创业园,这所对城市里大学的期待,自然也是大学对这座城市的期待。
在石河子,高素质劳动力需要大学培养,知识科技需要大学孕育,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大学创造,城市文明需要大学辐射,学校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使石河子成为一方孕育希望的热土。
希望更多城市中的大学和大学所在的城市,走到一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城市的智慧型和大学的城市期待,是永远不竭的发展话题,城市和大学走得更紧密则是城市与大学之幸事!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