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把如何征收房地产印花税当做关键


郎咸平说中国不要学美国征收房产印花税,但是地产商却学着美国找代理人游说政府,中房协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再出楼市新政,中房协是谁啊?就是地产商的代理人!
 
中国的现实逻辑就是这样,富人们向美国接轨但不包括交税与慈善,穷人们则要向越南和非洲看齐。整个社会日趋分化为对垒的阶级,而很多公众知识分子,选择了和人民币站在一起。
 
如果没有网络,沉默的大多数,将没有一点声音。中国不能象美国一样征收房产印花税,这句话当然没错,中国和美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怎么能象它那样征税呢?但是物业税讨论到现在,难道还停留在简单的征不征上吗?
 
不是征不征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征,征了之后去干什么?这是关键!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我在《征收物业税的逻辑》里应该说得比较明白:只对多套房征,调节财产收入差距,征来的税款用于改善民生。而且,通过对物业税的讨论,增强政府的契约责任和民众的公民意识,这样的经济行为,必然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比那些拿着美刀谈论中国民主的自由知识分子现实多了。
 
作为一位演艺派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见解还是有些独到的地方的,但是在《》中,他想表达的主旨意思被那个标题所误导了。他所说的房价高涨的两个原因,一是投资环境差,办公司不如办公室,一是保障房缺位,这些说得有道理,但并没有说到本质。我05年的时候就明确说出了房价上涨的原因是国际资产价格的接轨,并提出了应对的政策,其中之一就有一条,要大建保障房,但这一条到现在为止还做得很不到位。别学美国征房产印花税
 
所谓的投资环境变差这一点,应该纵向的比,投资环境应该来说好了,至少各种税有减少。但是世界发生了金融危机,国有企业的实力又得到了迅猛地增强,劳动者、环保的成本增大,政府又取消了各种出口退税,这一些因素造成了很多外贸型的企业赢利条件比以前差远了,他们必须找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行业。这时候房地产的暴利吸引了这一部分资金进入,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貌似更加暴利。这只不过是自由市场规律的一个最简单表象而已。短期来看,这部分资金似乎达到了避险的目的,但是它们对社会只是增加的账面价值,从长远来看,真正能活下去的,还是那些根据新的投资环境进行转型了实业公司。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是投资环境变差了,而应该说市场竞争的门槛变更高了,不是阿猫阿狗就能办个代工厂赚农民工的血汗钱,这个时候突然有房地产这么个不要脑子只需嗓门大的行业,自然会引发资金的汹涌进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