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购房者,我很普通,但也许我的购房经历及我作为一个从事了5年拆迁工作的房地产经济师来说,我的购房经历和我对于房地产的一些观点让人看了后会“别有滋味在心头”。
2003年,就在全世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8周年的那一天,在乡里分管政法、民政、武装的我在武装部长的任上,被借用到县旧城改建指挥部从事我县规模最大的旧城拆迁工作。从此,从没接触过房地产的我就与房地产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开始学习房地产知识,考取中级房地产经济师,我也开始考虑买房了。我是2003年底结的婚,一直没买房子,婚房放在我姐姐家,她在县城的一条主街道通过投标拍卖取得两间店面的屋基,采取公寓套房式共造了六层,她们家住在四层,我免费住在五层,其他的4层全租出去。我只要愿意住,我姐随便我住到什么时候,不收任何费用。到了2005年,我爱人通过近十年工艺品外贸生意的积累,赚了一些钱,接下来我们准备要小孩了,她的生意也告一段落,所以由我负责把赚到的钱用好,至少要保值,最好能赚钱。我通过接触房地产之后感觉我们的房价还会不断的上涨,于是,我们在2005年初就在县城最大的那个楼盘买下了一个跃层式公寓,共215平米,2500元的单价,我们付了首付。
还是2005那一年,我在县旧城改建指挥部从事拆迁政策处理工作,那前后几年正好是全国大拆迁的时候,所以一些中介机构也邀请几个专家学者或建设部的一些官员在全国各地搞拆迁知识培训。是年9月,我到北京参加了此类培训,除了学习之外,我也感受到了北京的发展和房地产的潜力,因为出行前妻子说还有一些存款,我就决定在北京买房。我在网上搜索北京的房地产项目,考虑到我远在浙江不可能来住,购房后的各项手续办理不方便,就选择了精装修的酒店式公寓,最后我定在了三环和四环之间海淀区块的远中悦来酒店式公寓,14000元每平方米,我买了60平米的套型。付了首付后就返租给酒店。
2006年,我在浙大经济学院读经济学,就利用课余时间在杭州看房子,班上刚好有个女孩子是钱塘房产集团的,于是我又在杭州机场路和天成路交叉处买了个综合用房,50平米,我是考虑以后我们的县城到杭州近了,为妻子可能到杭州经商先做好准备。这套房屋我还是选择了精装修的,且返租给酒店,我也只付了首付,余下的办理了20年的按揭贷款,每月得到的租金和跟我在北京的那套一样比我要付的按揭费要多些,这样对我们来说没有后期的压力。
还是2006年,岳母的一个朋友的两个儿子为江苏如皋的一个商用楼盘做代销,那俩小子做过传销的,能说会道,鼓动了我县约200多人到如皋买那个楼盘的商铺房,结果我岳母和爱人也禁不住诱惑,买了两间商铺,1800元的单价,她们都希望江苏经济大发展向苏北延伸提升如皋商铺的价格,等着金钱滚滚来,但现在的事实证明我们在这里的投资收益是最差的。
到了2007年底,我所工作的旧城改建指挥部拆了一条街,街面房屋要公开进行招投标,本来是整体出让的,由开发商来竞争,但那一年刚好碰上房价涨速过快,国家在调控,舆论对房价下跌是一边倒,结果没有房地产商来投标,县里就决定改为单体拍卖(屋基),任何个人都可以参加。我觉得当时国家的调控还没有找到根源,房价还会涨的,就决定买一间。但是,我这时已经没有余钱了,银行相应宏观调控政策提高了按揭的利率,在北京和杭州的公寓因为返租到期了我要自己办理出租,找租客肯定要耽误时间,但按揭是不能拖的,所以资金已经很紧张了,可以说,我们已经是个房奴家庭了。但是,我们也尝到了房地产涨价的甜头,况且我判断房价还会不断上涨。于是,我和爱人商量,决定和我的一个同事一起合伙去投标竞买一间。我们最后如愿拍得了一间街面屋基,占地60平米,可以造6层合计有384平米的建筑,竞拍价是65万元,比我们预计的心里价位要少5万,加上相关费用共5万元许,我们俩人各出35万。我到银行贷款了15万,向亲朋好友借了12万,所以负债27万元。至此,我的家庭已经拥有4处半的房产了。
几年的购房经历,使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些道理:
1、就我们基层的人来说,接触到的经济学家很有限,在这有限的人里,你不应该听他们的预言,那些预测房价会跌、购房时机还没到的人统统都以失败告终。
2、只要你有能力,任何时候买房都是对的,你不可能找到“最低点”买下房屋,那比你到街上出车祸还难。
3、我坚信我们在宏观调控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有长期的失误或欠妥,我在2005年就提出要控制投资和投机购房,这在我的诸多博客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如《住宅产业》杂志2006年第10期的文章:《购买力越位是房价过高的直接原因》)里很清楚的阐述了。
4、我是一个出生于农村清苦家庭的孩子,我很同情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有好多家庭和感情就毁在走往买房屋的路上,他们在没有到达房屋的门口时就散场了。
5、我觉得我是个讲良心的人,我除了在本地买下一套住宅外,我其他的房产都是综合用房或商铺,没有和房产所在地的人争抢住房,没有用自己的资金和知识去排挤掉他们。我觉得我如果到外地去买住宅,我就使得当地一户人家失去了买房的机会,这对他们是一种伤害。
2010-8-8
2003年,就在全世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8周年的那一天,在乡里分管政法、民政、武装的我在武装部长的任上,被借用到县旧城改建指挥部从事我县规模最大的旧城拆迁工作。从此,从没接触过房地产的我就与房地产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开始学习房地产知识,考取中级房地产经济师,我也开始考虑买房了。我是2003年底结的婚,一直没买房子,婚房放在我姐姐家,她在县城的一条主街道通过投标拍卖取得两间店面的屋基,采取公寓套房式共造了六层,她们家住在四层,我免费住在五层,其他的4层全租出去。我只要愿意住,我姐随便我住到什么时候,不收任何费用。到了2005年,我爱人通过近十年工艺品外贸生意的积累,赚了一些钱,接下来我们准备要小孩了,她的生意也告一段落,所以由我负责把赚到的钱用好,至少要保值,最好能赚钱。我通过接触房地产之后感觉我们的房价还会不断的上涨,于是,我们在2005年初就在县城最大的那个楼盘买下了一个跃层式公寓,共215平米,2500元的单价,我们付了首付。
还是2005那一年,我在县旧城改建指挥部从事拆迁政策处理工作,那前后几年正好是全国大拆迁的时候,所以一些中介机构也邀请几个专家学者或建设部的一些官员在全国各地搞拆迁知识培训。是年9月,我到北京参加了此类培训,除了学习之外,我也感受到了北京的发展和房地产的潜力,因为出行前妻子说还有一些存款,我就决定在北京买房。我在网上搜索北京的房地产项目,考虑到我远在浙江不可能来住,购房后的各项手续办理不方便,就选择了精装修的酒店式公寓,最后我定在了三环和四环之间海淀区块的远中悦来酒店式公寓,14000元每平方米,我买了60平米的套型。付了首付后就返租给酒店。
2006年,我在浙大经济学院读经济学,就利用课余时间在杭州看房子,班上刚好有个女孩子是钱塘房产集团的,于是我又在杭州机场路和天成路交叉处买了个综合用房,50平米,我是考虑以后我们的县城到杭州近了,为妻子可能到杭州经商先做好准备。这套房屋我还是选择了精装修的,且返租给酒店,我也只付了首付,余下的办理了20年的按揭贷款,每月得到的租金和跟我在北京的那套一样比我要付的按揭费要多些,这样对我们来说没有后期的压力。
还是2006年,岳母的一个朋友的两个儿子为江苏如皋的一个商用楼盘做代销,那俩小子做过传销的,能说会道,鼓动了我县约200多人到如皋买那个楼盘的商铺房,结果我岳母和爱人也禁不住诱惑,买了两间商铺,1800元的单价,她们都希望江苏经济大发展向苏北延伸提升如皋商铺的价格,等着金钱滚滚来,但现在的事实证明我们在这里的投资收益是最差的。
到了2007年底,我所工作的旧城改建指挥部拆了一条街,街面房屋要公开进行招投标,本来是整体出让的,由开发商来竞争,但那一年刚好碰上房价涨速过快,国家在调控,舆论对房价下跌是一边倒,结果没有房地产商来投标,县里就决定改为单体拍卖(屋基),任何个人都可以参加。我觉得当时国家的调控还没有找到根源,房价还会涨的,就决定买一间。但是,我这时已经没有余钱了,银行相应宏观调控政策提高了按揭的利率,在北京和杭州的公寓因为返租到期了我要自己办理出租,找租客肯定要耽误时间,但按揭是不能拖的,所以资金已经很紧张了,可以说,我们已经是个房奴家庭了。但是,我们也尝到了房地产涨价的甜头,况且我判断房价还会不断上涨。于是,我和爱人商量,决定和我的一个同事一起合伙去投标竞买一间。我们最后如愿拍得了一间街面屋基,占地60平米,可以造6层合计有384平米的建筑,竞拍价是65万元,比我们预计的心里价位要少5万,加上相关费用共5万元许,我们俩人各出35万。我到银行贷款了15万,向亲朋好友借了12万,所以负债27万元。至此,我的家庭已经拥有4处半的房产了。
几年的购房经历,使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些道理:
1、就我们基层的人来说,接触到的经济学家很有限,在这有限的人里,你不应该听他们的预言,那些预测房价会跌、购房时机还没到的人统统都以失败告终。
2、只要你有能力,任何时候买房都是对的,你不可能找到“最低点”买下房屋,那比你到街上出车祸还难。
3、我坚信我们在宏观调控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有长期的失误或欠妥,我在2005年就提出要控制投资和投机购房,这在我的诸多博客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如《住宅产业》杂志2006年第10期的文章:《购买力越位是房价过高的直接原因》)里很清楚的阐述了。
4、我是一个出生于农村清苦家庭的孩子,我很同情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有好多家庭和感情就毁在走往买房屋的路上,他们在没有到达房屋的门口时就散场了。
5、我觉得我是个讲良心的人,我除了在本地买下一套住宅外,我其他的房产都是综合用房或商铺,没有和房产所在地的人争抢住房,没有用自己的资金和知识去排挤掉他们。我觉得我如果到外地去买住宅,我就使得当地一户人家失去了买房的机会,这对他们是一种伤害。
20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