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比去年,来一次行情不容易。来了机会,老是怕这怕那,大盘一震荡,就一惊一诈。到最后又是一场空。
今年没有大行情,也没有大机会,但一定有机会。机会是:大盘跌久了,跌深了,反弹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反弹为市场带来机会。这种机会是短线的、波段的、题材的。说大了没用,太有理想也不行。这种行情,赚钱不易。又不愿意离开市场。怎么办?不妨从容一点,忽略大盘震荡,专注个股波段机会。
这轮反弹,政策调控并没结束,但股市已经超跌。于是,你调控你的,我反弹我的。政策调控是外力,大盘反弹则是内生的,自发的,本能的。二者并不矛盾,任何事情都有底线,就象买股票的人都有底线一样。买股票的人底线是成本,跌得太深,亏得太多,持有股票的人反而不痛苦了,麻木了。不愿意再卖了,该干嘛还是干嘛。割肉的前提,是还有“肉”,没肉了,剩下的只是骨头,“割”还有意义吗?这种时候,就是大盘见底的时候,也是大盘酝酿反弹的时候。这时候的大盘反弹,一般不会遇到抵抗,经常出现连阳现象。这种反弹,是典型的超跌反弹,或技术性反弹。
面对超跌反弹不妨从容一些,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机构亏损。机构可以亏损,但机构不能容忍长期亏损。
最近媒体报道较多的,是中国股市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今年亏损3600亿。有的媒体更夸张,说投资基金今年已经亏损5000亿,而基金经理共有500多名,于此推算,每个基金经理亏损近10亿!
据今天的《中国证券报》报道:“统计数字显示,截止7月30号,共有59家基金公司旗下227只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职,这个数字接近2009年全年的水平”。
基金经理大面积出走或“私奔”(投向私募),业界说法不一。我倒是觉得有以下看点:
一、公募基金经理严重亏损之后,利用辞职而金蝉脱壳,拍屁股走人。私募则不行。这是公募与私募最大的区别。
二、基金经理出走之后,除少数投向私募,更多则是摇身一变,到另一家公司当基金经理,更象基金经理“轮岗”。问题是:假设前任基金经理将一元面值的基金单位亏的剩下0.6元,亏损40%离职。继任基金经理如果在每股0.6元的基金上,将之盈利至1元,那么新任基金经理的业绩是盈利水平是66%。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基金经理们每年都说盈利多少多少,但“基民”获利多少呢?
三、基金经理大面积出走,大多是在亏损累累的时候。他们就象是候鸟,当他们感觉寒冷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的、成群结队的飞向有阳光,有温暖的地方。候鸟走了,候鸟又来了。换“鸟”不换岗,换汤不换药。投资基金们永远都是那么从容,向前赴后继的“基民”们宣讲着他们如何辉煌的盈利能力。而老基民们,似乎永远都只是眼巴巴地盼望着早日拿回自己的本钱。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连最具资金实力的投资基金都亏成了这样?连专家理财的基金经理们都亏得这样狼狈,这时候,大盘还能跌到哪里去?这时候,很多股票已经严重超跌,尽管市场的悲观气氛仍然没有完全散去,但在市场悲观的表象下,往往掩盖着较好的机遇。股市里,真正的机会,永远是跌出来的。而盈利,才是涨出来的。
上海本地股强生控股(600662)因资产注入重组,今天继续冲击涨停!问题是强生控股还没有消停,九龙山(600555)又来了。方正科技(600601)、飞乐音响(600651)、中纺投资(600061)也都顺势而上。上海本地低价题材股的股性,日益被激活。波段机会日益增多。
海博股份(600708),上海本地低价股,所属行业与强生控股类似。以经营出租车客运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业为主,公司在洋山港保税物流园区有优质土地储备。其股价大幅下跌,目前股价仍在7.5元附近波动,但成交比较活跃。属超跌低价题材品种。
大盘连续收阳之后,震荡难免,反弹行情预计将延续。面对震荡与反复,我的观点是:从容一点——忽略震荡、专注个股机会。
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坚持。
波段“买跌”——只在大盘回调时买股票。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请联系叶弘邮箱:yehong96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