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 让城市更智慧 百姓得实惠


  近日,有关无线宽带城市建设的消息频频传来。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正在掀起新一轮扩大无线宽带热点覆盖的建设。这些城市,是电信新业务、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前沿,对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无线宽带城市的建设,不约而同地成为经济较发达城市的建设重点,这预示着什么?

  近年来,天津各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转变思想观念,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四个着力”的工作任务,集中力量,加紧工作,天津开始逐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天津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在城市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继2005年成功入选世界七大智能城市之后,2006年天津又从全球100多个参选国家和地区中再次脱颖而出,入围世界七大智能城市。目前,天津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之一。在全国第一个建成信息交互网,实现了“同城信息,本地交换”,信息产业规模从不到200亿元,发展到744亿元,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轻松缴纳水电费;还可以通过手机预约买到火车票、飞机票;甚至还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宝贝在幼儿园活动的画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主任李朝兴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庞大的物联网趋势图。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只要有手机信号,用户就可以通过依托于各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技术,用手机看电视、打网络游戏、手机视频聊天、用手机随时召开或参加视频会议、家庭数字网络、无线网络硬盘、移动电子邮件……
  

  全球热捧“无线城市”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全力支持和推动下,天津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通信领域,手机用户超过1000万,宽带用户也一直在飞速发展,手机视频、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现实,那么无线城市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的。在无线城市里,将会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令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选择与众不同的定位,进而寻求新的经济活力和商机,无线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无线厦门”的基础上,国内各一线城市纷纷加入“无线城市”的建设当中。目前,已经有北京、天津、青岛、武汉、上海等十一个城市明确了无线城市计划,国内无线城市将从这些城市推广至省会重点城市,无线城市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未来,天津上空将出现一张无所不能的庞大网络,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

  在无线城市中,一个成年人早上起来可以在公交车、地铁以及马路上随时随地地用电脑或者手机快速浏览当天最新的新闻、搜集一天需要的资料。浏览间隙,可以利用手机看看电视直播,或者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与远在外地的家人或朋友打个视频电话,当到达单位之后,收到了“家校通”发来的短信,报告给您孩子已经安全到达学校。周末与家人外出逛街,可以随时了解即时路况信息,不再为堵车而烦恼。如果途中孩子不慎走失,通过网络定位您可以立即确定孩子的位置,免去了奔走寻找和广播寻人的焦急。旅游或者公事外出,再也不用为了数码相机的存储空间有限和照片传递受限等问题而担心,照片拍摄完成可即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网络硬盘,省去了许多的烦恼。

  无线城市的建设可以为政府部门和医疗单位提供一个对社会突发性事件作出高效协同处理的平台。比如,发生重大火灾、燃气泄漏等重点安全事故时,一方面派遣消防和技术人员火速奔赴现场,另一方面可通过安装在流动汽车上的摄像系统把现场情况还原回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使指挥人员作出直观判断并正确下达救助指令,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在危重病人送往医院途中,可通过随身或车载摄像机及各种传感器,及时将伤病人情况及生理数据实时传回医院,为伤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无线城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到底是什么?无线城市在我国乃至全球的的规划情况?

  展开的说,“无线城市”就是在政府统一领导、规划和推动下,采用特定移动通信技术,在城区范围内,为各类客户提供统一的无线宽带数据接入服务。用户可随时随地高效地通过无线宽带接入,使用无线政务、无线商务、无线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移动信息服务,进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人民群众的信息生活体验,最终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全面融合。无线宽带网络,电脑、智能手机等不再需要连接网线就可以实现联网。另外,无线宽带网络覆盖面广,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个房间、一栋楼里,而是如手机信号那样,覆盖整个城区。TD-SCDMA(以下简称TD)“无线城市”是以TD-HSDPA网络作为唯一载体,并以WLAN网络进行辅助覆盖补充,实现城区内无缝覆盖的移动宽带接入。

  2004年7月,美国费城首次提出建设基于Wi- Fi 802.11b标准的Mesh网络,也叫“无线费城计划”。随后这股无线城市建设浪潮开始席卷全球,截至2006年12月已有400多个城市开始或计划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以满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而现在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00个。这些城市包括美国的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波特兰、费城、迈阿密、奥兰多,英国的伦敦,加拿大的安大略,澳大利亚的帕斯,新西兰的惠灵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新加坡及中国的香港和台北地区等。

  我国内地已经有十一大城市明确了无线城市计划,正在建设当中。这十一大城市是,北京、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扬州,成都,这些城市基本上是属于东南沿海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随着3G牌照的发放,无线城市计划更是日益提上各地区中心城市的议程,其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也为诸多企业看重,并逐渐成为无线城市建设的主力,如长沙、苏州、拉萨、兰州等城市,无线城市的大家庭还将无限扩大。
  
  无线城市全国布局

  无线城市也是电信运营商施展拳脚的一个大舞台。去年,中国移动一份内部材料显示,中移动正在督促各省级分公司,充分利用TD优惠政策加上现有的WIFI资源,积极参与无线市场建设。这是否也意味着,曾被三大运营商视为烫手芋头的TD,因为国家政策的倾斜,正在成为中国移动与竞争对手争夺集团客户的利器呢?

  无线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将以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为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技术条件上看,中国是世界上宽带接入率最高、通信网络最大的国家,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也有与国际同步的各种信息化技术。随着3G的发牌,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衔接,让随时随地的移动互联成为可能,为智能城市的建设创造了技术基础。很多管理者外出考察,回来对国外的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赞不绝口,其实绝大部分应用国内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就拿中国移动的“动力100”来说,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单元,从传统的语音通话、多媒体信息传递、第五媒体传播到远程监控、无线互联、无线办公、系统整合等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和软硬件配套体系应有尽有,可以为政府、为企业、为各种机构提供定制化的整合信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让各种组织和机构享受与国际接轨的“高效信息沟通和便捷信息传递”。

  从信息传递者的角度看,我们有全球最多的网民、最多的手机用户,只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这些接触点整合起来,信息的沟通和传递想不快捷、不迅速都难。另外,不止是人可以成为信息传递者,城市设施和部件也可以成为“信息传递者”。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个概念——“物联网”。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视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过手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无缝衔接,人与城市的物理信息系统可以得到高效的整合。在整合的网络当中,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可以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真正成为一个可以进行精细动态管理的智能化城市系统。

  可以说,拥有5亿多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由于在2G时代的出色表现,以及在3G时代的高瞻布局,无疑将在无线城市的架构中抢得先机。

  天津城市潜力无限

  从政治经济环境上看,党中央关于加快滨海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让天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天津无线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在哪?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来提升城市无线数字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众多跨国企业和国际投资机构将目标对准天津,这是我们这个城市,以及我们所有天津企业和天津人都面对的巨大发展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做金融中心、北方大港、物流中心、会展中心、生态和谐城市,哪一样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只有高效的信息化城市管理,才能以高水准的城市服务职能满足城市多元化定位的需求。

  城市,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平台,这个平台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决定了我们能否在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中高效的开展工作,也决定了外来投资者对城市品牌的印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有形的产品、无形的服务、甚至包括城市、国家都可以品牌化。而在竞争中塑造品牌、积累品牌资产,以品牌价值和核心理念的差异与竞争对手形成区隔,可以说是每一个经营管理者的战略思考方向。在信息社会中,不管是政府、组织还是企业,要想创建和塑造品牌,都需要进行内、外部信息的高效沟通和协调处理,这是现代组织运营管理面对的核心需求和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实施信息化战略所面对的重中之重。建立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快速沟通、传递、处理城市运营方方面面的信息,让企业和百姓都享受到“需求快速满足,反馈及时响应,问题及时解决”的城市服务,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发展空间。

  天津要发展,就要把握机遇吸引投资。要吸引投资,光有国家的政策导向并不足够,还需要完善城市本身的软硬件设施,塑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继2005年成功入选世界七大智能城市之后,2006年,天津从世界100多个申报城市、21个初选提名城市中胜出,再次入围世界七大智能城市。天津的入选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列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为天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二是天津信息产业连续6年快速增长,保持了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成为天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三是天津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天津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绩?我们的信息化在哪些方面得到了体现?

  以建成宽带城域网为标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初步构成了适应天津实际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取得了新进展。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了全市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健康发展,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带动性作用日益显著。目前,天津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之一,并被列入2005年度世界七大智能城市。天津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每年2000万的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了政府引导作用,第一个建成信息交互网,实现了“同城信息,本地交换”,信息产业规模从不到200亿元,发展到744亿元,最终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自2009年6月,天津市政府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签订了“天津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进天津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机构的信息化进程。天津市政府建立了包括河西区数字河西政务、泰达心血管病医院的医患通、天津大学“无线城市—TD智能高校”在内的多个无线城市建设项目。市政府从城市运营管理的角度,推进天津“无线城市”建设,不仅是政务改革和建设和谐型政府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天津城市品牌、把握发展机遇的需要。一个高效率的智能城市,才能与信息社会的智能化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相匹配,才能成为符合全球发展趋势的国际化都市。

  在谈到天津未来在无线城市的布局,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不断完善“无线城市”的各个环节,我们欣喜的看到,TD-CDMA作为国内自主品牌,在无线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越来越贴近百姓的生活。天津做为直辖市,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也需要我们在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以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等为代表的新兴通信产业的发展,打造“云”集滨海,感知中国,物联什么的新格局,进一步加快天津信息化建设步伐,让城市更智慧,让百姓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