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宁波公益自行车缘何举步维艰
“这批自行车有严重问题,请各位使用者注意。”10号,在灵桥广场免费自行车借阅点,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示。据悉,这500辆自行车是由东风汽车公司从金华一家自行车厂买的,从7月25日起陆续发放到海曙区62个商务楼宇、停车场和居民小区,但因为质量问题,少有人借。(8月11日《钱江晚报》)
首批投放下去的自行车质量差到这个程度,简直匪夷所思。怎么个差法?且听灵桥广场物业办工程部主管师先生所说:借骑点10辆自行车中,没有一辆自行车是完好的,不是坐垫左右摇摆,就是龙头把手可以上下旋转,有的甚至连小部位的零件都是松动的。在都市仁和上班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我有一次去借过,握了下刹车,一点反应都没有,很害怕,就没借。”除非有不怕死的才敢借,否则谁敢骑这样的自行车?
这也太不把市民的安全当回事了吧?我不解,这么次的自行车是怎么进来的,又是怎么发放下去的?难道作为牵头单位的海曙区文明办、海曙交警大队、海曙区物业办就没有进行质量检测和把关?幸亏投放点的工作人员警惕性高,工作负责,阻止市民出借,才免除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接下来我希望听到牵头单位对此给出一个说法或者出台补救措施,将好事办好。
肇始于杭州市的免费自行车出借活动,经过两年的实践,被证明是成功的,受到了市民和外来游客的青睐。因为其好处多多,譬如减少交通拥挤、降低污染指数、增强市民身体健康、方便外来游客观光旅游等,故现在国内有许多城市正在推广杭州的经验,宁波也是。但我不能不说的是,从宁波试行的情况看,情形不容乐观,因为试行的第一步就出了问题,即自行车质量不过关。我没听说过,杭州第一批投放的2800辆自行车存在质量问题。正因为质量保证(还有外表美观),这才有了后来的顺利推行。
如果宁波真有心借鉴杭州经验,要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服务,那首先要端正态度,切不可因为是公益事业就疏于管理,而是应该将其当作一项公共服务来认真谋划,建立宁波公共自行车交通运输系统,像杭州那样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如“随用随租、限时免费、通租通还”等租用原则就可借鉴,绝不能让刚刚起步的公益自行车服务就在第一步质量问题上卡壳了。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0/08/11/0168365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