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魏正康先生,是在一次小型论坛上。他睿智的思想和极具亲和力的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年,我在国内从事的是轧钢机械和机电一体化工作。”他的普通话中,带有浓浓的上海口音。听他侃侃而谈,我更加感受到了一位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他用爱心拥抱绿色,用他的思想诠释环保。
归国开创环保事业
魏正康1990年赴新西兰、澳大利亚留学,攻读环境工程,获硕士学位。他先后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著名的环境工程机械制造厂担任工程师、总工程师职务,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等环境管理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学习。
留学期间,魏正康着重学习了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和利用。1997年6月回国后,他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办了如今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上海绿环机械有限公司,从事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设备开发和制造、销售。这项专业,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问:“当年你在国外时最想带回来的是什么?”
魏正康脱口而出:“是那里的人自觉遵守和尊重环境的环保理念。这远比技术层面要高出许多,有了积极的环保意识,还怕没有技术创新吗?”他的回答,很让我惊讶。
我又问:“那为什么把企业设在浦东呢?”
“因为,90年代浦东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规划和建设的起点很高。新区政府和领导考虑在建设新区的同时,垃圾收运体系的配套要跟上去,所以选择了这里。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正因为搭上了改革开放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才有了我们公司的今天。”魏正康的话语中充满感激,“通俗点说,我们做的是垃圾的压缩转运设备。就是把垃圾的水分去掉,体积缩小,密度增大,再通过全封闭的集装箱运输方法来运送垃圾。”“你知道吗?早年上海的垃圾处置既粗放简陋,又污染环境。全市有几万个垃圾堆放水泥池,终日敞开,是蚊蝇等有害生物的滋生地,相当于几万个污染源。如今,我们一个垃圾转运站,就顶那样的池子五、六十个呢!”说到这儿,魏正康笑了。
从1999年到2004年,政府把“垃圾综合处理、综合利用”作为上海的实事工程,全市环卫系统掀起了一场“垃圾革命”。绿环公司乘势而上,得到了快速发展。
魏正康告诉我,目前,公司正在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工程机械设备,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他坚定地表示:“我们要为政府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让城市更加清洁,绿环人一定为我们城市美容师提供尖端武器!”
用爱心和责任
环抱绿色大自然
让魏正康难以忘怀的是,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服务。从2005年起,他们公司就开始向北京奥运会陆续配套提供了多项垃圾压缩转运设备,用于奥运场馆与周边地区的垃圾清运与处理,总值超过2000多万元。北京奥运会期间,公司特别组建了一支售后服务小分队,提供24小时贴身服务,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目前,绿环产品已遍及我国西藏、新疆、青海之外的各省市区,获得了一致好评。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近在眼前,绿环公司不仅积极参与世博园区环境卫生设施标准的制定,还为世博园区项目启动提供各种设计方案。同时,承接制造的三十多座世博会配套垃圾压缩转运站,已在2009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汶川大地震后,公司和利乐(中国)有限公司、李连杰壹基金共同合作,为四川地震灾区彭州市援建的一条日处理500吨的垃圾分拣分类压缩转运流水线设备,日前已投入试运行。
为大力提倡先进的环保理念和工艺技术,绿环公司还在上海和全国环卫系统设立了“绿环杯”论文比赛,推动环保信息互通交流。为鼓励更多年轻人重视环保,公司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环境学校设立了“绿环”奖学金,每年资助那些品学兼优、有志于环境保护的学生。
“中国的环保人才奇缺,特别是缺少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国际先进环保理念,学习完整的科学理论和市场体系,一定要有专业的人才储备。”魏正康眼望窗外,片刻后回过头说,“同时,我们很想为企业和社会,以及这个行业做些实际工作。我本人担任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客座教授。对培养这方面人才,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已经有十多个学环保的大学生在我们企业实习。我们很高兴能提供无缝对接的平台,尝试避免就业错位,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融入企业,打下基础。否则孩子们念完了四年大学,找不到合适工作,很可惜。”
魏正康朴素的话,让我感觉到了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一腔真诚。
在一个有序的市场,垃圾
也能被规范起来
我请魏正康从专业角度谈谈发生在去年底,广州百姓反对建垃圾焚烧厂的事情。他轻轻吸了口气:“简单说来,垃圾处置无非就是三种模式:一是填埋,二是焚烧发电,三是有机堆肥。”
我国人口众多,可利用土地有限,如果将垃圾纯粹填埋,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中国的垃圾“围城”非常严重,几乎每个大城市周围都是垃圾。如北京周围,就已填满了垃圾。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每天的垃圾产生量还在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对环境影响很厉害,相当于慢性自杀,对土壤、水、周边空气的污染更是长久的和难以逆转。所以,垃圾填埋对人类的影响远远大于焚烧。
生物堆肥也有困扰,在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异臭味,杂质多,使用不方便,市场价格没优势。所以长久以来,人们明知化肥对土壤和健康不利,但还是喜欢使用。
“真像有些人所说,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吗?”我问了一个百姓关心的话题。
魏正康微笑着说:“为什么百姓对那些拾荒者焚烧塑料、电线,农民焚烧秸秆的污染现象,反而司空见惯了呢?那样产生的污染不是更厉害吗?这是个习惯和意识问题。这方面,你们媒体要多加正面宣传,要告诉老百姓,所谓的垃圾焚烧放出有害气体,是因为焚烧厂的设施和操作没有达标,并不是垃圾焚烧这种形式有问题,应该理智面对和分析。何况垃圾焚烧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经验积累,如果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环保要求的话,相信垃圾焚烧这种形式,一定能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很多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都是采取焚烧形式。所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效果已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我很想知道,焚烧前的垃圾分类是不是很难,国外又是怎么做的。
魏正康告诉我,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是由一支庞大的拾荒大军在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很多人既没有劳动保护概念,更没有环境保护概念,乱扔乱烧现象严重。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把垃圾分类工作加以整合,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这种无序现象,会有改观。国外的垃圾分类是由专业企业来做的,既规范,又有序,为之后的运输和处置提供了很多方便。一个有序的市场,垃圾也能被规范起来。
要保护环境,我们
首先要尊重环境
当我把一些地方破坏环境的情景描述给魏先生听后,我问他,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魏正康脸色凝重了,他说:“每当我出差到外地,看到那些裸露在外的光秃秃的山和石头,还有那些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土地,都会忍不住要掉泪。我气愤那些利益熏心者的无道无德。”“是的,我们应该尊重土地,尊重自然。”他提高了声调,“所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我再一次为魏正康的环保意识感染了。我知道,全世界很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有很多漂亮的公园和私家花园。它们都是早期被开发、被开采的矿场。很多是水泥厂、采石场、煤矿、铁矿等。但开发它们的主人甚至在开挖前,就已经把开挖后的恢复工作考虑在内了。
“这种行为让人敬佩!有了他们当年的恢复和呵护,才有了今天,我们享受这美丽风景的惬意!”魏正康笑了,“保护环境,我们首先要尊重环境,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也是对环境的尊重,也是创造和谐环境的基本保障。”
我想到了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居住条件并不比我们好多少,但环保意识已经深深植入每个人心里。从大人到孩子,从城市到乡村,每家每户对环境发自内心的爱护,完全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
保护环境等于在保护人类
我问魏正康:有人说,忽视环保,甚至蔑视环保,会改变或降低我们的道德标准,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魏正康沉默了一会后说,从近代史看,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文化动乱、政治动乱、经济动乱,应该更懂得珍惜自身的文化和成长背景。而且,不一样的经历会产生不一样的观念。但需要明白的是,不管历史怎样演变,人类生态的环境是相通的。因为地球上有土壤、空气、水、阳光、绿色植物等生态环境,才产生了人类。因为天地精华的存在,才养育了人类。因为大自然的循环,人类才能主持地球。我们人类只能用智慧来爱护她,保护她,只能用尊敬甚至畏惧来与环境和谐相处,根本没资格去毁坏她。
但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我们在破坏精华,破坏根,实在可悲。这和当前人们对财富的病态追求不无关联。这种过度的狂追,很容易导致我们对环境保护的忽视,甚至是轻蔑。广东的东莞就是个例子。由于开放之初,大量吸收纯加工的污染制造企业,造成了当地河流、空气和环境严重污染。现在治理,要花很大的代价。科学家们有一个数据显示:当人获得的一元钱利润时,所破坏的环境,要用至少七元钱来治理。触目惊心的1∶7,把子孙的根也已经毁得无法弥补了。
魏正康说,环境保护,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现在必须做的,就是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从日常小事做起,用个人减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全新的和谐重回我们的周围。
好的生活理念的形成,是
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我请魏正康阐述今天人们对环保概念新的理解。魏正康认为,随着地球的逐渐变小和全球化的深入,包括通讯、交通、信息沟通等,“地球村”越来越扁平。现在的环保理念早已经不是每个个体的观念,许多环保人士的视野已经越出地球,越出南极、北极,面向月球、面向太空更广阔的空间了。环保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某一区域,而是整个世界的感受。
去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减排会议,是人类保护地球需要实际行动的具体表现。虽然会议并没取得人们希望的效果,但至少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人类知道了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
整个国际都在讨论低碳经济的话题。能不能从理念上观念上来推动低碳经济并付诸实施,需要大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虽然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我们要知道,水和空气是流动的,她们把世界紧密相连。所以,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要提高到整个人类的高度,这才是现代环保人应有的思路。
从前的生产模式,治理往往是放在末端的,这非常不科学。要知道我们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在生产废品垃圾。比如,产品包装。
现在,人们已经在生产的同时,考虑怎样把废品量压缩到最小;在研发产品的同时,怎样把垃圾产生减少到最少,甚至是零。很多国家现在提倡“简单生活”,目的就是零排放,
还有,改变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将责无旁贷。比如,出行乘公共交通;会议以视频为主等。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就能营造一个人人爱环保,营造环保好的大环境。
魏正康抬起头,眼光里充满期待:“环保这个事情是做不完的。既可带来经济效应,更多的是带来社会和环境效应。这是件值得追求的、很崇高的事情。经济只是手段,目的需环境和社会效应共同支撑。这种追求就比较完美,比较和谐了。人们发现,金钱的多少,和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对物质的消耗降到最低,是人类对环境的最大贡献。”“中国已经承诺到2025年,碳排放量要减少45%,要做到这点,再生资源的利用非常重要。对再生资源的分拣分类、综合处理、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装备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这就是绿环人的努力方向!”
看着眼前这位热衷环保,痴迷环保,用爱心呵护环抱的人,我由衷地钦佩,早已将时间抛在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