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网站,面对网友五花八门、甚至稀奇古怪的问题,管理员没有置之不理,不仅有问必答,而且口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没有官腔,尽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网友的困惑,被网友称为“最幽默但又最认真”政府网站。人民网记者今天电话采访了该网站的管理员李工程师,李工程师表示,现在他们除了做好留言回复工作外,还在完善相关资料进行网站升级。未来他们会把留言版块这个平台建设得更好,拿不准的回复会开会商议。(人民网北京2010年8月10日)
政府网站,即是指一级政府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自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几乎都建立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我们也由此而走进了建设“透明政府”、信息公开的时代。但颇为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重要载体的政府网站却很少能成为人民群众浏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有的初建“框架”一挂数年,五花八门的栏目不少,一打开却全是空白;有的面孔四季如一,鲜有更新;有的网速慢如蜗牛,甚至根本无法打开;有的信号传输极不稳定,故障频发,不是突然“熄火”,就是满屏“天书”;有的只会打官腔、只会回答“已阅、已转阅”却根本不为你解决任何问题……
相比之下,在茫茫的政府网站之海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的网站绝对是个另类。它不仅对老百姓的问题有问必答,而且注意用老百姓看得懂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因而得到老百姓的赞扬也是很正常的。如对于一网友“收费站是公路局基层临时单位,面对国家交通体制的改革,一两年或三四年就要面临失业的准备,何去何从好茫然”的疑问,管理员回答称“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心态最终决定你所处的高度。”——反观很多的政府网站,为什么会给大家造成门庭冷落的印象?设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的网站也是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的话,他能用这样诚恳而认真的语气作出答复吗?设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的网站没有把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窗口,没有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家人,群众会向他发出如此肺腑的疑问吗?
在采访中,李工程师一直在强调他们所做的就是普通的日常工作。当问及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李工程师说是网友对他们的信任。“这种信任是相互的,网友信任他们,我们也会继续好好工作,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网友沟通,解决问题。”面对目前留言量激增的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要求大家要加班加点,努力完成回帖的工作。同时,由于网站受到广泛关注,以后回帖会更加地谨慎。——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负责该板块的工作人员不是在“应付”网友,而是在用心“感受”网友困惑,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是一位体贴百姓疾苦并能够“以心换心”来与网友交心的朋友……。
有人说,“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位公务人员的最根本的工作原则,然而每一位“会说这样的话”的公务员能否把这些理念真正践行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是的,要做到对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回复,这毕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做到了。——及时的回复、耐心的作答、委婉的劝说,这样的工作也许烦琐,但的确是通往百姓心灵窗户替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桥梁,他既让我们看到了“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的真实心态,也使民众的心气舒坦了很多…….
记得笔者在接受法制日报《信息公开与制度问责》的专访时就曾强调: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已大大降低了信息公开的成本,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之所以出现种种令人遗憾的状况,真正的阻力来自政府观念层面,关键是地方党委政府对网络宣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和重视不足所造成的。——对人民负责首先意味着让人民知道政府应该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去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曾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所以,政府要赢得民众的信任,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就不能误读“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定位,就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过滤性公开”、“控制性公开”、“缩水型公开”的作风。尤其是对于民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更应该直面应对而不是遮遮掩掩!
一个地方官方网站,就是那里党委政府的“脸面”;政府的信息公开,更是民众的一种权利,是知情权的应有之义。——或许“最幽默最认真”政府网站还有它的不足,但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认真态度,以及亲切生动的用语方式值得推广,却毋庸置疑。而切切实实"为民解忧"则更是问题的核心之核心。
(李吉明2010年8月10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