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博客:夏日映莲读〈〈爱莲说〉〉并兼读《净土宗教程》、〈〈莲宗示范〉〉及〈〈导引养生〉〉消暑
吾老来读书,是不大读近人百年以来所写之书,到时有时也读一、二本近人之书,
北京今夏闷热,想来是1976年以来最热之夏,夏日映莲,咏莲以避暑热,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w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读之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之一。
砭石博客:夏日映莲读〈〈爱莲说〉〉并兼读《净土宗教程》、〈〈莲宗示范〉〉及〈〈导引养生〉〉消暑
吾一不搞政治、二不搞宗教,只搞传统中医养生,但是常读儒释道之书,儒释道三者兼修,从医主修道经、修心兼读佛经,吾不搞政治,儒经少时有读,而今不大读了……
砭石博客:夏日映莲读〈〈爱莲说〉〉并兼读《净土宗教程》:
禅净双修,佛经类,吾好读净土宗…….
近日再读大安法师编写的《净土宗教程》,从历史渊源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对净土宗教理史迹、净土宗的理论框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净业的修持方法等,做了系统详明的阐述,摄取大量净土宗经论的精要,自成一本丰富而有序的文本结构。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与精确性,是我国佛教界第一部系统而详尽地阐述净土宗的撰著。
再读〈〈莲宗示范〉〉,“往生净土传“,品净宗十三位祖师往生事迹:
如:见相不言
晋慧远大师,莲宗初祖也,姓贾,雁门人。学精儒老,年廿一,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叹曰:‘儒道九流,皆糠枇耳。’遂出家,誓弘佛教。安叹曰:‘使道流中国,其在远乎。’后居庐山东林寺,率众行道,凿池种莲,于水上十二叶莲华,因波随转,分刻昼夜,以为行道之节。与刘遗民等僧俗百廿三人,创立莲社,六时念佛,求生西方。在山三十年,迹不入俗,专志净土,澄心系念,三见圣相,而沉厚不言。一夕,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同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后七日当生我国。’社中佛陀耶舍、刘遗民等,已往生者,皆在佛侧。师曰:‘吾始居此,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至期,端坐入寂,年八十三。(东林传)
【按】如见好相,先欲明说,必为魔惑,愿行退失。愿效法三见不言,但除临终时耳。
最后,夏日养生,常读英文版〈〈导引养生〉〉(Daoyin Yangsheng Gong),Zhang Guangde,并按图示练习导引书,先用砭通经络、“以砭启脉“法,再走禅步练气、最后行〈〈导引养生〉〉导引术,常练常健康。
“山东华泰砭石”官网:
产品图片:
砭石专著:
网店:
官网博客-1:
官网博客-2:
《砭石療法與養生美容》一書官網空間:
qq:738939865
skype:shandonghuatai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