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2011年前不再批新增产能和清理2005年以来的钢铁项目”。同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国家出台相关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为何却未见成效,钢铁落后产能在严控政策下出现淘而不太的局面?究其根本原本,还是市场对这方面有需求,利益驱动下,顶风继续生产在所难免。
中国钢铁现货网的相关分析人士告诉笔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淘而不太的局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低端市场有这种需求,二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小钢企宁愿冒着风险开足马力生产,三是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不可能下决心去整治这些落后产能。这三个主要原因,导致国家年年淘汰,下面仍旧照常开工。
低端市场需求促使中小钢企保留低端钢材生产
拿建材来说,除了国家大规模的路桥工程,高层房地产建设规定必须使用高端建筑钢材外,其他的想乡镇修建房屋,一般使用的都是低端产品,因为这种低端产品已经能够达到使用标准且价格低廉,使用者出于成本考虑,当然首选价低适用的低端建材。而且这种市场需求在国内十分的强劲。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益,于是中小钢企不可能愿意放弃这么大一块蛋糕。
中小钢企利益驱动,落后产能难以淘汰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凡是有利益可赚的地方总有一群不怕死的人在积极活跃,何况几乎所有的国内钢企都在分食,在法不责众的观念影响下,国内钢企还不下死命的去做,在国内,上面已经提到,低端钢材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钢企肯定不愿意放弃,这种低端产品,投入少,成本相对来说低廉,是众中小钢厂赖以生存的根本,面对国家的淘汰政策,想方设法躲避被取缔的命运也是在正常不过了。
为了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不会全力清除
钢材作为工业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地方政府每年带来巨大的税收,他们不会那么痛快的自断其臂,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在国内,这种小规模的钢厂主要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矿山附近,甚至私造土炉就能也在生产,给上面地方政府合理缴税就能生存,政府为了增加税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导致此类小钢厂得以生存。
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需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但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一两个部分,几项淘汰产能的意见就能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