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挑战了谁?


ECFA挑战了谁?

两岸都有人反对ECFA,提不出经济上的问题,都是制度上的矛盾。最站不住脚的是蔡英文,她是制度经济都无法自园其说的一派。按陈菊的解释,民进党代表了一种声音。

当今世界流行“弱势声音”的尊重权。只要穷而弱,先就有理三分。在穷与弱的立论上,大陆反对派与民进党同工异曲。

难道就不能把穷而弱有理论抛弃吗?不行!它代表了一种声音。政党将它上升到一种文明之后,就得尊重反对派的话语权了。

这就是民主。它往往不能用对与错来裁判。只能用多与少来执行。这就是法制。

美国两党都在经济利益上汇聚,所以理性成分居多。台湾及发展中国家还在争权上斗气,所以感情成份居多。中国精英重经济之后,发展了中国模式,正确的时候居多。但是,体制上的政治和经济的冲突,并不能保证经常正确。可怕之处就在错了无法纠偏而损失惨重。

当中国还在捍卫国营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时,当通钢暴民残杀民企经理时,当河南钢铁厂大罢工时,当中国富人和知识精英卷款移民海外时,当央企将3000亿砸向非洲拉美矿山时,当山西矿山收归国有把私人资本挤出市场时,台湾资本家郭台铭将在河南省郑州市新建一座大型工厂,总招工人数将达30万人。

据新华社报导,郑州市为接纳富士康已批复了数平方公里的用地计划,河南省近期计划为富士康招聘培训10万名员工。工人月薪每月可达2,5003,000元,月薪最低不会低于2,000元。但新招来的员工必须先在深圳实习,每月实习工资最高600元。

中国政府出资3000亿美元为华为买海外市场,但华为并没有扩建和招工。郭台铭在两岸剑拔弩张的夹缝中为富士康职工加薪,并将在中国内陆地区建两座工厂,

这两大集团所承担的是不同的责任。郭台铭是为富士康,也就为了富士康职工。华为为了中央,也就不能顾及集团和职工。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昨天下午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结束了第五次“陈江会”后,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台湾称“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地点选择在重庆,中国大陆和台湾签署了一项超越经济意义的历史性经济合作协议,经贸关系机制化象征了两岸跨入分治60多年来联系最紧密的时代,也为两岸和解创造了积极的氛围。

对于台湾来说,60年拚打积蓄的宝岛经济捆绑在大陆架上之后,再也难予分离。台独的诉求将成为西藏和新疆一样的地方自治的要求。对于大陆来说,第一度春天是80年代深圳珠海向香港澳门开放,第二度春天是北京上海向世界开放。前二次是香港自由经济体的盛筵,中国沿海城市成为了世界加工厂。

2010ECFA的在重庆签署,将是把西南内陆的发展条件优惠地交给了台湾。台湾精英能把一个小岛发展成发达地区,能否把内陆冲上世界水平呢?ECFA助了台湾一臂之力。若把内陆经济带上去了,中南海都要受鼓舞!

中国制度变革受到挑战。

今天的中国客观事实是什么呢?“一国两制”。否定是错,赞成是对。,说明“ECFA签署后真正挑战才开始”!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为海基会一行人送行时表示,两会前进的道路是“一条充满鲜花和荆棘的道路”,摆在两会面前的事情很多,也很困难,因此完全理解海基会的朋友们回台后还将为协议能够顺利通过“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

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也承认:“(两会后续)面临的压力绝非这次早收清单可以比拟。”他期许两会工作团队本着良性互动、搁置争议、存异求同的原则来创造双赢,令两岸在全世界扬眉吐气。

中国的改革开放才真正开始。中国的私有资本合法地主流化之后,理论要变,宪法要改。体改委和现行体制将受到紧急相逼的挑战。因为两种制度决战的阵势正在展开!

受惠的不再是政党,而是农民。他们的选票决定了政党的命运。

从这个角度分析,ECFA的签定是中国经济体制上的一大进步。台湾则是政治上的一大飞跃,马英九因蔡英文的上街游行而身价百倍。

ECFA使华人社会欢欣鼓舞!国共两党都惠及了中国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