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何格外重视女子双手?


汉朝为何格外重视女子双手?

丁启阵

 

汉朝诗歌,在赞美女子相貌时,多首作品特别提到她们的双手。请看: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古诗为焦仲卿妻》)

 

娥娥红粉女,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其二《青青河畔草》)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古诗十九首》其十《迢迢牵牛星》)

 

从这些诗歌不难看出,汉朝人的美女标准中,女子双手的纤细灵秀占有重要地位,类似今天选美比赛中的三围指数。

汉朝人这样重视女子的双手,是事出有因的。什么原因呢?《上山采蘼芜》一诗说出了个中道理。一位离异女子到山上采摘蘼芜(即芎苗),下山的时候碰到她前夫。她询问前夫新夫人怎么样,前夫的回答如下: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首嘲笑朝负心男子、同情安慰被抛弃妇女的诗歌中,新旧妇人的对比,双手(手爪)是重要的项目。这里的双手不是指手型外观的漂亮与否,而是指干活的灵巧与否,实际上就是指纺织技能。负心男子新夫人的纺织技能远不如前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汉朝人之所以重视女子双手,是因为纺织需要。《迢迢牵牛星》接着“纤纤擢素手”的一句就是“札扎弄机杼”,《古诗为焦仲卿妻》中“指如削葱根”的刘兰芝是一位“十三能织素”的巧妇,是一位“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勤劳媳妇,都是很好的证据。《相逢狭路间》诗“大妇织罗绮,中妇织流黄”之句,以及上述所引诗句,分明告诉我们,汉朝的家庭手工纺织业相当发达,妇女基本上都要从事这一项劳动。

当然不光是纺织需要,许多劳动形式都离不开女子灵巧的双手。汉朝诗歌中,美丽女子都是勤劳之人。随手举两个例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江南》)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陌上桑》)

 

《江南》虽然没有说是美丽女子在采莲,但是后来南朝齐国无名氏《西洲曲》中,采莲的是一位“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美丽多情的年轻女子,汉朝一定也有不少这样的女子曾经从事采莲这一项有趣的劳动。《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诗歌中已经明确交代她是采桑女。采桑也好,采莲也罢,双手都是重要而醒目的身体部位,受到重视,理所当然。

可见,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起源于劳动,它合乎生活情理。有些学者提出的越是违背情理就越有审美价值的理论,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20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