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7月29日


    7月25日下午,北京,整个城市像一个热气腾腾的蒸笼。北四环,亨利 戴家俱店二层,国际知名的低碳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唐方方先生正在“全经联大讲堂”讲授“低碳经济与房地产业发展战略”。

唐方方说:“低碳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每年新开工的建筑面积是全世界的一半,绝大部分都是高耗能的建筑。”

如今,“低碳”风潮在浮躁的媒体上欢唱,在华丽的建筑上舞蹈,充满了娱乐的气息。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更是一个流行化妆品的时代。

    然而,“低碳”的本质就是增长的极限。不管你喜不喜欢,低碳时代正在到来;也不管你愿不愿意,在如今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中国人要像美国人那样的生活将永远是一种梦想。

我们到了一个需要选择的历史时刻。那种只关心增长,不注重增长的方式和内涵,不关心“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不关注“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改变”的传统思维和行为即将走到尽头。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更多地关心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品相”。

    品相是灵魂、是内涵、是气质、是表情、是潜力。没有人会怀疑,一个人的品相决定着他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品相决定着其未来。

    楼品往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品相。

    长城、故宫是我们民族的品相,逝去的“阿房宫”和“圆明园”也曾经是我们民族的品相。

    如今,大唐盛世的建筑在日本的奈良、京都静静地伫立着,越过宽宽的日本海遥望着他的祖国,大唐的品相、盛唐的气质在东瀛的土地上延续着。

    而在这个时代,华夏大地崭新的楼宇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每次出差到一个熟悉的城市,都会产生陌生的感觉。每年二十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增建筑,不仅构成了中国人新的生存空间,更反映着中华民族的表情与品相。

    在北京CBD,一些庞大的建筑,不仅耗能、而且凶恶,这些“怪物”给市民、环境和城市带来了巨大负面的情绪和能量。每当看到这些建筑,就让我联想起“反动”这个词,反趋势、反社会、反城市、反人类。

    这样的建筑不仅是垃圾,而且是有毒的,它正在吞噬我们有限的自然能量和健康和谐的社会能量。

    这样的建筑,正在让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让北京这个曾经悠久而伟大的城市变得“丑陋”。

而中华大地上,还有多少这样的垃圾?

规划、设计、选材、建造、经营,开发商的“品相”—“企品”与“人品”,都写在了最后的楼品上。

我不相信祈祷与誓言,我相信行动。我们相信,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生命,它自己会说话,我们更关注建筑的语言。

    关注楼品不是噱头,而是一个严肃的社会事件,是在这个历史时刻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出的选择。因为关注楼品,就是关注我们民族的“品相”与素质,就是关注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就是关注我们民族应该建立和拥有的文化内涵,就是关注我们子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