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利益链新解


如果把房地产市场比作一个利益巨大的“大蛋糕”,分配的“利益链”是这样的:

【中央政府】有三万多亿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四万多亿房地产销售额支撑着,中央政府可谓旱涝保收。但与地方政府相比,利益毕竟只占小头,而且是间接的。而真要等到类似日本1991年地产泡沫破灭那样的结果,经济和社会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灾难性巨变。往轻了说,经济将一蹶不振,社会动荡加剧;往重了说,经济危机很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陷入动乱。(注:下划线部分文字是《联合早报》文章用语)。权衡利弊,中央政府一面调控着,一面观察者,处于“两难”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地方政府】毫无疑问,地方政府,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地方政府是房市繁荣的最大受益者(一块地的价格抵得上一个三线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最大蛋糕”的主要制造者和切割者,首先是地方政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地方迟迟未出台楼市调控细则,有的甚至宣扬“补涨论”,用买房落户等政策来拉升房地产市场;有的地方则动辄卖地“造城”——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甚至始终没有停止过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去托市,正式调控能否“明显见效”的症结所在!

【开发商】当然属于“利益链”上的另一大受益者。但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开发商最终赚取的利润比例,可能高于中央政府,但远远比不上地方政府赚得多,甚至比不上银行赚得多(贷款年利率可能高于项目年平均净利率),当然也比不上购房者房屋增值的比例。

【银行】看一看银行的房地产“新增贷款”和“期末贷款余额”数,再乘以同期贷款利率,就知道银行分到了多大蛋糕!(本人怀疑,“三套房贷放开”不排除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放出来的试探气球)

【富裕阶层、投机者等】如果说以上受益者是一次性的话,那么持有多套住房的富裕阶层、投机者,以及已经购房的大量消费者,“无意中”成了长久受益者,甚至可能是最大受益者(潜在收益远远大于寅吃卯粮的地方政府)。这些人有一个共性:买房前,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买房后,希望涨得越快越好!

只有一类受害者:所有期待买房或租房的普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