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区开元寺塔
宣城陵阳山在市区内,东临宛、句二溪,北与敬亭山对峙,冈峦盘屈,为郡之镇。其范围南起鳌峰东南隅,北止开元寺塔处。
相会这里为陵阳子成仙之地,故名陵阳山。上古时期,江左有两处陵阳山:一处是位于今青阳县的陵阳山,唐代改名为九华山。陵阳山得名于古代仙人陵阳子明,《列仙传》云:“陵阳子明钓得白龙,放之。后五年,龙来迎子明上丹阳陵阳山,一百余年乃得仙。山高一千余丈。又有子安,仙人也,来就子明,二十年,一旦忽死,因葬山下。常有黄鹄栖其处树上鸣,云子安子安也。”一处则是今宣城市内的陵阳山。《言舆胜览》载:“陵阳山在宣城,一峰为叠嶂楼,一峰为谯楼,一峰为景德等,县志云:‘陵阳山峰冈峦盘曲,为郡之镇,自敬亭而南,隐起为三峰,环绕县治,其南为鳌峰,又东南为阳坡。独孤霖谓郡地四出皆卑,即阜为垣,郡治盖据此山之冈麓也。’”因此,宣州古城又雅号陵阳。陆龟蒙的“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忆宛陵旧游》),罗隐的“双鱼迢递到江滨,伤感陵阳旧主人”(《得宣州窦尚书因投寄》)中的陵阳都是指导宣城。厂里陵阳三峰中一峰为府治所在地,晋内史醒彝营建,唐刺史林仁肇改拓城制。宋郭祥正诗云:“陵阳三峰压千里,百尺危楼势相倚。”危楼即叠嶂楼。
陵阳山系黄山余肪,面积约1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米,由第三系红土层和第四系网纹层组成。东晋时依山筑城,辟为集市。现存谢胱楼、开元寺塔、龙首塔等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