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


     十八年来,圣安百草亲历了改革开放后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耳闻目睹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制度的一系列变迁,由于企业规模不大,企业生存与发展更多受制于行业政策与所在区域市场的微观软环境,国家总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倒对我们影响不大。

  如果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控手段是“风”的话,只有大树才招“风”,我们这些既不涉及国计民生,又非支柱产业的民间“野草”,只能凭有限的实力与资源在市场中挣扎着为自己谋求“一口气”的空间。自生自灭——是我们这些如荒坡“野草”般民营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状态的真实写照。

  尽管每次中央出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我们都抱着逆来顺受的姿态,后来发现,无论中央出台怎样的经济政策似乎都与我们“无多大关系”。于是明白:我们不仅不是一道菜,连一根葱都不是,我们是塞人家牙缝都不够的一片“野菜”,既然台面上没咋们什么事,我们也就别吃着剩饭操闲心了。从此,将国家的经济政策当新闻听,将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当画看。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的经济环境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几乎在一夜间发现:媒体的广告费在飙升、房租在暴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政府还在不断的给企业变相施压:要求提高用工成本……

  十八年来,从没有哪一次经济环境的改变,像这次金融危机如此无遮无拦,直接并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空间。

  如此艰难的市场环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而且这种环境还有继续恶化的迹象。若此时,我们还不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灭顶之灾将在所难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面临企业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们做出了企业第三次战略转型的决策。可巧的是:我们从“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并量体裁衣的从“以产品为核心的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养老+旅游+健康管理”,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实施技术升级的战略,居然与中央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中央每次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始终强调的“总量控制”策略不谋而合。

  呜呼,哀哉!

  整整十八年,我们第一次与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不容易啊!

  可这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说明全球经济危机仍在恶化、蔓延?说明嚷嚷多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已经到来?说明民营“野草”在饥不择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也成了一道菜?说明中央正在从政治经济学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说明我们企业历经十八年的风风雨雨,不自觉中已经长大,也能受到“风”的影响?

  一家尚不具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居然跟得上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部署,究竟是该喜?还是该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