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55年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掌握了红巾军军权,任右副元帅。是年渡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第二年攻占集庆(今南京),建立了江南行中书省,以南京为根据地,向外发展。 1356年7月28日(元至正十六年七月初一日),自称“吴国公”,继续扩充实力,起义队伍发展到10万多人。从1357年起,朱元璋向浙西、浙东进军,打击元朝各地的残余势力和割据势力。1359年占领了浙西、浙东的广大地区,力量迅速发展。
2、罗伯斯庇尔被处死(: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革命家。 1789年第三等级选举他为代表出席三级会议。他在国民议会中发言500余次,提出不少民主措施而深孚众望。他参与领导对路易十六的审判。1793年5月31日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执政期间,力图实现卢梭的人民主权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曾采取 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反对无偿平分土地,先后镇压疯人 派、埃贝尔派和丹敦派,破坏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盟。1794年7月27日在热月政变中被捕,次日晚,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他是一位爱国者,至今在法国很有影响。
3、费尔巴哈诞生: 费尔巴哈(1804—1872) 德国古典哲学中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资产阶级民主制,代表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激进 集团的利益。在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他抛弃了极有影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这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曾产生过重大 影响。他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反映。他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批判黑格尔把物质与精神的关 系加以颠倒,主张物质先于精神。他把自然界与人提到了首要的地位,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规律性与必然性。但他所说的人,是生物学上的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 人,因此他的唯物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时,丢掉了其中的辩证法,看不到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 用,还鼓吹普遍的爱的宗教、爱的道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时,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内核”。
4、佟麟阁、赵登禹殉国: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郊区发动进攻,与中国守军展 开激战。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阵亡, 这是中日大战最初为国牺牲的高级将领。佟麟阁,1912年投笔从戎,在冯玉祥部历任排、连、营、团 、旅长。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佟代理 察哈尔省主席兼同盟军第一军军长,积极与吉鸿昌、方振武配合 抗日,收复多伦等地。1936年升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7月28日, 奉命在南苑指挥部队与日军苦战,腿部受伤后仍继续指挥作战, 后头部又被敌机炸伤,壮烈殉国。 赵登禹,1914年投入冯玉祥部当兵, 历任排、连、营、团、 旅长。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任担负喜峰口作战的第二十九军 三十七师一○九旅旅长。长城抗战后,因功擢升第二十九军一三 二师师长。7月下旬,日军大举进攻北平,奉命率部增援。27日, 被任命为第二十九军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28日,赵登禹指挥部 队顽强抵抗日军。赵右臂中弹负伤,仍继续作战。战至中午,率 部向城南大红门转移,途中遭日军截击而牺牲。31日,佟麟阁、赵登禹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5、英国女作家伏尼契逝世: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是世界名著《牛虻》的作者,她于1864年出生在爱尔兰科克市,原名丽莲·蒲尔。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在她还不满周岁时去 世。丽莲早年丧父,从小就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她在18岁时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于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1887年,丽莲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一些流亡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在政治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有很深 的影响。丽莲通过他在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当时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很多接触。丽莲曾在一个俄国将军家里担任家庭教师,她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外侨身份作掩护, 替关押在沙皇牢狱里的爱国志士传递衣服和信件。后来有个受她帮助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从西伯利亚流放地逃到伦敦,他与丽莲·蒲尔一见钟情,并于 1892年结为夫妇。婚后,这对夫妇积极参加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丽莲·伏尼契担任流亡者的杂志《自由俄罗斯》的编辑,还出版了一部《俄罗斯幽默》文集,翻 译介绍了果戈里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丽莲·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并曾在恩格斯的家里作过客。在丽莲·伏尼契结识的革命者中,有一些 进行过意大利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流亡爱国者,她从他们那里汲取了文学创作的素材。 1889年,丽莲·伏尼契开始创作一部反映意大利人民革命的小说,为此她曾前往意大利,到档案馆和图书馆搜集历史材料。8年以后她的小说在伦敦出版,这就 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牛虻》。《牛虻》是一部艺术上非常感人、思想上又比较进步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牛虻的高大形象,曾经使很多青年受到 巨大的鼓舞,走上革命的道路。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曾对牛虻的勇敢和非凡的毅力作出高度的评价。此后,伏尼契又陆续写过一些其他的小说。1904年,她创作了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奥丽维亚·拉塔姆》。1910年,又写了以牛虻出走后的经历为题材的 《中断了的友谊》,1945年,她写了以牛虻的曾祖母和祖母的生活经历为题材的《脱下你的靴子》。伏尼契虽然写出了像《牛虻》这样的在世界许多国度都拥有 广泛读者的著名小说,但是她本人却受到本国资产阶级文学界的冷落,她在晚年移居到美国,于1960年7月28日在美国逝世,终年96岁。
好文共享:历史上的7月28日有哪些人值得回忆?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