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失而复得”的感动


“失而复得”的感动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流着泪把《唐山大地震》看完的。其实,要不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想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看这部电影。不是不想去看,而是不敢去看。就像剧中张静初扮演的方登一样,关于地震以及地震中的那些事,即便是作为养父母的王德清夫妇小心问及,她都不愿回忆。

 

   作为80后的我,虽然没有经历过34年前那场大地震,但两年前那场汶川大地震我却有着切身的感受和经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曾在当天的下午就出发奔赴了灾区并在第二天中午到达了都江堰。当时的都江堰,一如电影中的镜头,满目疮痍:倾盆如注的暴雨中,5层楼的房子已经被地震给震成了4层楼,最底下的一层直接陷进了地里,而剩下的4层摇摇欲坠;随处可见的尸体被雨水浸泡后,发出难闻的味道,而拉运尸体的殡葬车显然已不够,人们只得把尸体一个个抬到临时调用的拖拉机上,下面一层放四个,上面一层放四个,中间和顶层仅仅用席子隔开或盖住,露在外面的则全是被废墟压得让人不敢多看一眼的脚板。人们不停地在暴雨中撕心裂肺的哭喊、呼救,而整个灾区则天昏地暗,绝望得不知光在哪。

 

   两年前的那段日子,我也是流着泪在灾区走过的。我把泪水一半给了伤心,一半给了感动。伤心是因为对灾难的恐怖,对生命的无奈;感动是因为对大爱的感激,对生命奇迹的喜悦。而这一次,我把泪水给了回忆,给了对“失而复得”的喜极而泣。

 

   我理解电影中救援人员为什么会让李元妮(徐帆饰)在两个儿女间选择,因为这样救援现场真实存在。很多时候,因为一块板子没拆好,有可能整个救援的人都要被压在下面;而要救出一个人,往往需要用木棒撑着废墟,然后挖五六米的洞才能将其救出来。其实,对于李元妮而言,当时选择救谁都没错。就像方登最后说的那样,她和她弟弟都应该为彼此能够活下来而感到幸福!

 

   我也理解李元妮每每念叨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是怎样的痛苦和伤心。两年前,在都江堰向峨中学的废墟上,我也曾见到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当他找到废墟上写有儿子名字的书本时,嘴里说了同样的话。

   

    相比那些失去生命、失去亲人的人而言,李元妮也好,方登也罢,其实他们又都是幸运的,即便他们彼此都经历了32年的磨难和心理折磨。那种失而复得的美好让人感动,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因为活着而感动,活着真好!(文/徐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