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继续处在大开发阶段,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展望“十二五”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应放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上,而不是抛开传统产业。低碳经济是产业绿色化的方向,在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应努力抢占制高点,构建创新链,做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化,已经成为中国和国际社会追求的长远目标。要实现目标,需要坚定的意志,更需要正确的路径,如果路径选择不当,就可能走很多弯路,甚至于实现不了。所以,发展绿色产业要根据中国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路径,解决好当前发展的重点、突破口和政策措施问题。
一、“十二五”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传统产业的绿色化
发展绿色产业不能完全抛开传统产业。中国虽然面临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但从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看,资源密集型产业群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所以,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是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
无论科技多么进步,产业如何绿色化,有一个基本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离开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会失去依托。一些发达国家,表面上看资源的消耗比较低,但实际上却是以其他国家较高的资源消耗为基础的。中国向国外出口的产品,部分产品的资源密集度很高,就相当于其他国家通过进口中国的产品,消耗了中国的资源。发展绿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扩大资源基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突破资源对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限制,而不是使人类完全摆脱对资源的依赖。
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一个资源大量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看,这个过程只有在工业化完成、从工业社会进入到后工业社会的时候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有关康德拉季耶夫长波(50~60年一个周期)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进入信息社会之前出现的一系列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群,都是和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第一次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大约从1783年开始)的核心投入是棉花、铁和水资源;第二次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大约从1842年开始)的核心投入是煤和铁,作为基础设施和货物及旅客运输的服务行业,铁路以及与铁路发展紧密相关的蒸汽机制造、车辆制造及其他铁路装备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第三次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大约从1897年开始),是一个大规模开发利用钢铁、电力等的时代,影响这次长波的关键产业都和钢铁、电力的开发利用有关;第四次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集群都是建立在汽车和石油工业的基础之上的。
很显然,处于工业社会时期的发达国家,其经济的高速增长都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相关。中国虽然可以通过引入更现代的技术,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强度,但我们仍无法想象,在工业化过程中中国可以完全超越对传统资源的大规模利用与开发这样一个阶段。如果要强行超越这一阶段,中国的发展就会出现一个 “断档期”,即新兴产业还没有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却因为政策不当、操之过急而迅速衰落。
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还没有完成,决定了中国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还很大。“十二五”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上。这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措施。如奥巴马的新能源计划,就把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标准作为其重要内容。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新能源政策,计划每年将汽车燃油经济标准提高4%。 2009年5月美国提出的国家标准是,从2012年到2016年,年平均提高5%;到2016年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燃油经济标准为每加仑35.5英里,平均每辆车要提高8英里左右。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发展绿色产业的基础比起中国来要雄厚很多,但即便美国这样的国家,都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作为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内容。中国对此更应给予高度重视,并把传统产业的绿色化作为重点加以推进。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要从节绿、稳绿,走向增绿。
二、低碳化是未来绿色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绿色产业包括很多领域,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低碳化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而在低碳化过程中,新能源的发展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2009年联合国环境署出版了一本报告——《走向低碳》,提出了走向低碳的四个理由:保护气候,保护人类健康,保护资源和刺激经济。正是这四个动力,推动着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虽然对碳排放与全球温度升高的关系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但减碳、走向低碳化这一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美国把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视为自己力图在21世纪继续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的战略举措。奥巴马在2009年“世界地球日”发表的演讲中就讲到,哪个国家如果能在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上领导世界,这个国家必将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起到领导作用。他要求在美国开创一个能源开发的新时代,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如何在保护环境和保护经济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而且事关国家经济的繁荣或衰退。从过去多次技术革命的历史分析,新能源产业极有可能成为下一次经济长波中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会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和兴起,形成新兴产业群。
绿色产业发展包括大量的技术创新,在众多的技术创新中,中国已经落在了发达国家的后面。而就低碳化技术的创新能力来说,中国与发达国家虽然也有差距,但这个差距相对要小些。所以,中国发展绿色产业应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努力抢占低碳技术这个制高点。
三、通过创新链的构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的发展之链,包括技术研究与开发、示范、推广应用、大规模产业化等,每个环节都相互影响。所以,必须通过创新链的构建,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对此,中国可以借鉴美国新能源计划的经验。
1.重视人才储备——既重视学生培养,也重视对工人技能的培训
把培育和吸引顶尖人才作为其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美国在很多技术领域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美国在电子信息领域之所以取得领先地位,就是因为具有人才上的优势。在新能源计划上,美国仍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不仅采取措施鼓励大学培养更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而且还十分重视对工人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中国在绿色产业上的竞争力,我们也应高度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可以考虑设立专门奖学金,鼓励学生学习相关专业,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2.既重视技术的应用、推广,也重视前沿技术的研发,尤其是跨学科、多部门的合作创新
美国把新能源产业竞争的重点放在了技术竞争上。美国能源部把技术研发与创新作为实施新能源计划的最核心领域,其最终目的是要在技术上领先,力图成为全球新能源技术的供应国。为了推进技术创新,美国建立了46个前沿研究中心,集中了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包括约1800名研究人员和学生,他们来自大学、国家实验室、产业部门和非盈利机构,从事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基础性创新研究工作,如纳米科技、超级光源、超级计算机等。美国还支持高级技术研究工程部门(能源部分)就如何生产、分配、使用能源等方面开展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工作,目标是保证美国在开发和利用先进的能源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10 年,美国能源部用2.8亿建立了8个跨学科的创新基地,支持相关成果的产业化,包括太阳能发电、电池与电力储存、碳捕获与封存、节能建筑与设计、电网材料和设备、仿真与模拟等。
中国在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同时也应着眼于成为全球绿色技术重要供应国的目标,建立一批在绿色技术开发方面能逐步取得全球领先优势的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可以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供应商;要避免在绿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再次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成为简单的加工制造基地。
3.把绿色产业的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联系起来
新能源计划的实施,仅有技术和人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外部使用环境,需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为此,美国极其重视与新能源相匹配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对电网进行改造、建立新型加油站等。
中国在发展绿色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它们与绿色产业,特别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适应性,应尽可能避免因经济转型而造成巨额基础设施报废现象的出现。
绿色增长的重点:传统产业绿色化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