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和农村“共富”的新经济模式


亿万富豪农村“共富”经济模式

李华新

    枣强县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今年48岁,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欧圣奥服装商贸公司董事长。

    两个身份的巨大反差,演绎出一个村庄的巨大变化。2007年,创业有成的王文忠返回故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把农民的勤劳朴实与商人的远见卓识融为一体,让一个曾经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过10多年的商海打拼,王文忠积累了过亿财富,在京城拥有名车别墅,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可他的家乡芍药村,十几年间不进反退,个别干部中饱私囊,人心涣散,群众怨声载道。

   (http://www3.xinhuanet.com/chinanews/2010-07/26/content_20440374.htm《河北日报》10-07-26

一个自己已经发财的能人,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下开始的这一切,似乎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可是作为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的王文忠,很看重自己肩上的重任,而且他借助外智来发展芍药村的经历,更是说明在当下的农村,能人经济还是需要的,只是这种需要不是那种简单的只是为了发展经济。而且芍药村现在已经有了位大学生村官,它还是觉得少,这说明新农村建设也为这些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舞台,而慧眼识金的王支书,早就认定了知识是可以改变贫困的既简单又深奥的道理。

他為了改變村子里的路后面貌先從打井、修路開始,整理了村子里的環境,而這一切是自己墊資的一百多萬,這個當年只是想为村子里捐点钱的王文忠,如果不回到村里成为村支书,也许现在的村里,农民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份收入,同样是那个条件,但是有了王文忠后村子里的情况就大变了。不仅是因为他自己有钱可以拿出钱来垫资,也不是他有什么妙法,而是说,它做得这一切都是出于最朴素的农民感情,乡亲们说,如果你不来管,那么他们就只好一直穷下去。

为了这份承诺,它回到村子里,现实垫资,然后是想办法发展芍药种植、

养殖场承包、搞蔬菜大棚、发展村子里的企业,当年王文忠以亿万富翁的身份回乡当村官,大批媒体蜂拥而至,这在客观上提高了芍药村知名度,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对王文忠回村是想捞取政治资本、当“红顶商人”的质疑。对此,王文忠并不介意,反而更加配合媒体的采访。他说,芍药村有名了,对芍药村几个合作社的发展都有好处,对芍药村的老百姓有好处,对我王文忠个人的一点质疑又算什幺呢?事实也的确如此,如今以芍药花命名的蔬菜、鸡蛋、服装等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有售了,这些收益都属于芍药村的父老乡亲们,王文忠个人不取里面一分钱。

    而事实则是证明,有没有它王文忠,芍药村可是真的不一样。而且她还创建了一个8+2 的发展拿出经济的模式,此法得到了这个三农专家温铁军的好评,为了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王文忠在芍药村采取了合作社发展模式,从合作社的赢利资金中抽取不同比例作为集体经济积累,逐渐向前滚动发展。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王文忠独创的“8+2”共富模式被中国三农专家温铁军命名为“文忠模式”。

20083月,芍药村成立了裘皮服装专业合作社,有30户村民入股,其中有6户困难村民,为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王文忠采取了“8+2”脱贫致富模式,先把入股的30户分成了3个小组,每组10户,其中有8户经济条件好的入社拿入股资金3.75万元,2户困难户仅拿3000元的信誉保证金,年底实行平均分红,王文忠拿出100万元作为风险股(不参与分红,不计利息)作为启动资金。

   笔者以为,王文忠模式,似乎是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模式,而且我们现在要进行的农村改革如何深化。王文忠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样板。不管是借助外智来发展种养加工,还是自己创建的经济发展模式,都说明贫困的面貌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作为以为成功的经济能人,当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家乡服务时,这一能量的释放和发挥又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现在也需要重新呼唤能人经济,这是一批顺势而生的心的能人,在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只要是你处于公平公正的公心,那么你的能量可以最大化,而得益于你的家乡,脱贫致富也是完全可能的。

   王文忠的出现是一个新预示,新的启迪,也是对已经感到有些疲惫的经济发展方式找到了新的活力激发点。目前农村搞合作社是趋势,也是成功的“共富”之路,这是年轻的大学生说得,王文忠听后深受启发。这样的启发在王文忠的经济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从朴素的承诺,到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这是王文忠的幸运,也是历史给予的机会。也是未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之源。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