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饮食习惯改变加上精神紧张,导致都市便秘人群越来越庞大。 如今,很多保健减肥产品宣传“宿便有害论”,称肠道内积存不排的陈旧粪便可致人体产生黄褐斑、皱纹、虚胖,宿便产生的毒素、毒气可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危及全身。
专家指出,“宿便有害论”属偷换概念、夸大炒作,无论中西医都无“宿便”一说。实际上,市面上常见的排便产品绝大多数都含有中西药的泻药成分,长期服用不仅损正气、伤肠胃,甚至有结肠癌变的风险。
●保健减肥产品宣传“排宿便可清毒养颜”,不少女性甚至出现“排便”强迫症
●中医:“纯天然通便物质”是“非著名”泻药
●西医:时常“人工腹泻”可致结肠癌变
现象:
迷信排“宿便” 肠道变“豹纹”
市民刘女士有便秘的老毛病,经常两三天都排不出一次大便。三年前,她从一些减肥、保健产品的广告中得知了“宿便”这个概念。对照广告的说辞,联想到自己人到中年开始虚胖、面色晦暗、长斑,容易疲倦,她觉得跟没有经常排清宿便、毒素淤积在体内有关。从此,她开始饮用市面上一款热销的润肠排便保健品。
起初的确有效果,一天喝一包,早晨大便通畅。然而,好景不长。刘女士发现,如果停止服用,便秘就会反弹,而且渐渐地,一包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她开始加量。“最近她来医院看病时,已经发展到一天要喝五六包,否则就一星期都没法排便。”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延副主任中医师说,像刘女士这样对排便保健品形成严重依赖、导致病情加重的“二次便秘”患者如今越来越多。而侥幸便秘没有加重的人,却因此伤正气、损脾胃,轻者面黄肌瘦,重者变成习惯性腹泻,脾虚且不吃也拉肚子。
西医也对“宿便”炒作意见多多。“我们在给病人做肠镜时,经常发现一些病人肠壁上出现交错的黄黑斑,就像豹纹一样。只要一问,他们几乎都有服用减肥、通便保健品来排‘宿便’的经历。”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沙卫红教授说,由于通便保健品的代谢产物在肠壁上被吸收沉积,导致这种以前非常少见的“结肠黑变病”,如今竟有成为常见病的趋势。
她说,所谓的“排毒清宿便”其实就是人为制造腹泻,通过化学刺激促进结肠蠕动,从而引起排便。这样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还可能损伤肠黏膜,导致结肠病变,甚至诱发癌变。
起底: 九成通便保健品含泻药
记者走访广州超市,发现几款热销的通便类保健品都在外包装上宣称“不含泻药”。例如,一款市场热销的“XX牌肠润茶”注明“能清除肠道宿便垃圾及各种毒素,适用于各类型便秘”,所含有效成分为绿茶、决明子、茯苓等。另一款也有清除宿便功能的排毒减肥类产品则宣称是“纯天然、纯植物产品”,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芦荟。
“这些都属于伪装型泻药产品!” 陈延说,和一些明目张胆标注含有番泻叶、大黄等“著名”泻药的产品不同,这类产品利用公众不熟悉一些中草药材药性,以“纯天然、纯植物”的说辞。瞒天过海。
“决明子、草决明实际上也是泻药,有效成分跟大黄一样,只不过作用的靶点不同,大黄对胃热型便秘有效,而草决明对肝火盛的便秘有效。”他说,被推为“排毒养颜圣品”的芦荟也是泻药,这就更不为人知了。“清代医书已经明确警告,长期使用芦荟的确可‘瘦’人,但却是‘面黄肌瘦’,让人体虚。”他表示,严谨的中医从不会将排毒与养颜直接联系起来,保健产品这么讲是胡吹。
“我进行过调查,可以说,这类产品80%~90%都含有泻药成分。”陈延说,例如一些排便减肥类保健品中含有西医常用的纤维素、甘露醇或者乳果糖,而甘露醇是稀释粪便的渗透性泻药,乳果糖则是一种缓泻剂。“专业医师给便秘患者开泻药都非常小心,几乎是最后一招,毕竟它会损伤肠胃功能。”沙卫红说,作为药物的泻药是会明确注明成分和用量的,而保健品就不会标注所含泻药的用量,因而患者服用后更增风险。闵行中医医院口腔科、闵行中医医院骨科、闵行中医医院美容科、闵行中医医院外科、闵行中医医院肛肠科、闵行中医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