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白话贸易与物流的逻辑关系---帕希姆的思考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海边捕鱼,有人在田中种豆。

    捕鱼的人发现,稍微一努力,捕的鱼吃不完,所以就慢慢的捕,剩余的时间在海边的岩石上发呆,晒太阳。

    时间久了,他有点闷,到处走一走,碰到了田中种豆的人。

    因为没有语言,只有比划着哼哼丫丫,又过了几天,他们理解了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捕鱼的想,我捕鱼很厉害,多捕几条鱼,可以换他的豆子吃啊;种豆的其实也这么想的呢!

    于是,他们达成了一致,捕鱼的和种豆的都稍微勤快了些,但各自的生活很丰富了,谁都可以不仅仅吃到自己都吃腻了的鱼和豆。

    最初的贸易就是这样产生。

    贸易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工具,譬如:语言,货币;慢慢的,人们想去更远的地方交换产品,走路已经不行了,又产生了许多工具,譬如:车,船;时间的车轮滚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需要的工具也越来越多,所以又出现了好多好多的新鲜玩意儿...

    过了好多年,地球上分了好多语言,形成了好多种文化,成了好多个国家。其中,有一个民族叫日耳曼民族,有一个国家叫德意志。在这个强硬的、可畏的国家诞生了一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伟人---马克思。他说,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类总是有好奇心,想要了解未知的事物,这是促进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地球这么大,不同文化背景与地域的人们通过交流,又可以互相的学习和补充,还能去得到各自需要的资源和物资,这也促进了发展。

现在许多专业领域的人,因为太过于专注于自己领域的事情,很少去考虑一些宏观的逻辑关系和趋势,于是,聪明人也有时候会走弯路,而且弯路还很长。

    2007年,中国航空物流界有一位强人,庞玉良先生,以高明的手法收购了德国两大城市柏林、汉堡之间的一个军用机场---帕希姆国际机场。一时间,德国,中国,沸沸扬扬。

    许多人不明就里,就是看个热闹。反正总体感觉是,我们中国人改革开放后就是牛啊,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收购国外的机场了,胆魄何其之有!

    内行人看门道,国际物流界、国际贸易界的人从专业的角度看待此事,争议颇多。有人说,庞先生有胆识,通过收购德国机场,建立了中国在欧洲一个物流枢纽(当然规模尚待扩大),这样可为中国乃至亚洲的企业打通欧洲空中物流通道,甚至长久以来一直很艰难的非洲物流通道,提供了这么有潜力的一个平台,佩服!有人担心,中国人虽然有了点钱(其实换成欧元也不多),对于发达的德国,人力控制,管理模式,可怕的工会,当地的政策解读,甚至最基本的语言交流,都有巨大的隔阂,如何在别人地盘上运作好一个项目呢?

    众说云云。中国的新闻事件都一样,被社会的超速度一带而过,人们很快忘记。三年后,又是怎样的呢?

    相信庞先生和他的团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许多困难。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够成功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2010年,我们又看到庞先生与他的团队做的一些事情。他的思路是不是发生了一些转变呢?

    庞先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物流界行家,他收购机场也多半要从物流着手,以物流带动机场的发展,这个是显而易见的。但似乎他并没有太重视国际物流与贸易的逻辑关系。“要想富,想修路”,这个没错,可机场物流设施的建设,是何等巨大的投资,不知道他是如何来解决这一瓶颈?

    再看看德国有没有现成的好例子呢?这里不得不谈到南部一个小城市---Metzingen。

    2002年之前,Metzingen是一个无名的小城市,坐落在南部大城市斯图加特旁边,交通不是很便利,需要转次火车才能到。与德国普通小镇没有不同,宁静安详。唯一的不同是这里有德国最大的HUGO BOSS LAGE,旁边还有ESPRIT,LEVIS,NIKE,PUMA等小型厂店。所谓厂店,就是仓储式卖场,德国在许多类似的小城市都有,主要是一些名牌厂家,把有点残次的(例如掉了个扣子),稍微过时的(例如反季)的服装和配饰放在这里以超低价格(最低可达1折)出售。Metzingen很有意思,以HUGO BOSS为中心,把这些厂店聚集到了一起,放在小镇的各个角落,形成一景。有时候,斯图加特的许多人(留学生)及一些喜欢捡便宜的欧洲人,都会不辞辛苦的跑过来购物,过一过名牌瘾。

    时至今日,Metzingen已成为德国南部旅游的一个标志,一个现象,一个品牌。依托斯图加特,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圈,每日有大量的游客来到此地,快乐的享受购物的乐趣,同时带动斯图加特的旅游经济。当然,商业起来了,自然也带动了整个斯图加特的物流需求。

    这是一个很成功的通过贸易带动物流的案例。

    庞玉良先生和他的团队似乎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确实,这样的项目,别说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没有任何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和争论中前进。

    其实,作为一个成功的国际物流团队,是不是可以尝试换位思考一下?无论是以物流拉动经济,还是以贸易,甚至以文化拉动物流,殊途同归。唯一的区别是操作模式和定位。当然,两者亦可同步进行。哪个成本低,见效快,哪个就有负责人牵头,重点突击。相信还是会有很好的效果。

    甚至把PARCHIM这个小城市打造为北德的Metzingen,也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毕竟,PARCHIM位于德国最大的两座商业城市之间,先天的优势比起斯图加特,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好像开往柏林也有直达航班。

    有成熟的商业团队进行操作和运营,带来人气,带来商流,是不是也可以带动物流甚至客运呢?帕希姆机场好像并不仅仅可以停货运飞机,最近汉莎的A380巨型飞机也把该机场设定为试飞机场,可见其潜力。

    Metzingen用了不到10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蜕变为德国南部旅游购物品牌。不知道庞先生的帕希姆机场,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