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
2009年底全世界汽车保有量近10亿计算,也就是世界上平均每6.5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是世界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约有2.5亿辆车。在美国近3亿人口中,每千人汽车保有量高达820辆,汽车普及率为80%以上。日本汽车普及率也达到55%。此外,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都很高。目前,中国平均约每22人拥有一辆汽车。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确立了它在国民经济中,以至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后。与许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程一样,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处在急剧增长期。
2008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只有4975万辆,随着2009年中国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汽车工业逆市而上,产销量双双突破了1360万辆。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增加到6300万辆,预计2011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500万辆左右的规模,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每年近4000多万辆的规模,汽车保有量会超过2.5-3亿辆,即使2020年以后汽车市场规模不增长,到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也会超过4亿辆以上,这意味着4亿辆汽车要挤压完了国人的生存空间,也带来了更加恶劣的交通状况、不断升高的车祸死亡率以及因汽车排污而患疾的城市上亿老百姓,每年又将增加成千上万的鲜活的生灵被碾死于车轮之下。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门槛,但离成熟的汽车社会还差得很远。目前,由汽车业引发的环境问题、交通拥堵以及停车难题十分突出,由汽车拥有量高速增长而引发的问题已经显现,最突出的就是出行难、停车难。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做了相应探索和努力:北京曾实行汽车“单双号”出行;一些城市则实行“车牌尾号限行”制,尽管这些城市都在努力,但交通环境并未得到改善。一些地方小区停车位价格已经卖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但仍然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城市消费者消费需求。
在国际上,通常以汽车保有量、交通设施完善程度、道路交通法规是否完备,以及汽车文明的发展程度等作为衡量是否进入汽车社会的硬指标。据悉,2010年上半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近45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仅3年时间翻了一倍。而目前日本东京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800万辆,但很少出现塞车现象。这与当地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市区高昂的用车成本有很大关系。另加上国民的高素质,以及司机对交通规则的尊重,也是东京交通良好的重要原因。
如果单从数量上看,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要达到美国和日本的水平,中国出现的汽车产销增加与城市容纳能力不足的问题,是不可想象的灾难、也是不现实的事。增加汽车销量不是长久之计,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设施,设计出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居民出行方式,以及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才是解决城市拥堵的唯一出路。如果象眼下盛传的北京将限制汽车的上牌量,那仅此是一剂“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绝症的“红处方”。
B、能源紧张无法支撑中国式汽车社会
汽车虽是人类使役的特殊工具,但汽车消费则是一个全社会过程,其中要占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如占道路、占空间、消耗能源、排放废气等,这些都要有成本付出,有些被消耗掉还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石油、钢铁、木材、橡胶、玻璃、塑料等等。
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污染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组成的。中国的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与向汽车社会转变给民众带来“汽车文明”的同时,所带来的巨大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和社会高成本的负出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天,政府在鼓励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家庭轿车的同时,是否有另类思考:在上个世纪中叶,许多发展中国家,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有财力购买汽车,导致汽车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长,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血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地球大循环的环境被破坏,其中交通运输工具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
燃油对汽车来说是“氧气”和“粮食”,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性问题。中国虽然地大但物不博,尤其又是一个石油缺乏的国家,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成为石油纯进口国。我国石油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占20%,而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量的比重已达35%。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不断上升。2000年的石油进口量已超过5000万吨,2002年达到7000万吨,2003年预期将达到8000多万吨。据保守估计,到2010年进口将达至1.5亿吨,2015年将达2亿甚至2.5亿吨;与此同时,全国石油总资源量1000亿吨,其中陆上为775亿吨,占77.5%、海域为225亿吨,占22.5%。据专家估计中国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可开采量不可能延续到下一个世纪初叶。
随着石油进口量的逐年增长和可采量的快速枯竭,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已到了迫在眉睫的火烧屁股的地步。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大国之间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石油问题不仅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且石油紧缺又一次引发国人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再思考,特别对我国来说能源如此紧张,并已提到了危及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汽油总量的85%和柴油总产量的40%以上被汽车烧掉,能源紧张与汽车行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在50年内,中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追上美国,中国的道路上就会奔跑着6亿辆小汽车。这一数字将超过世界其它国家小汽车数量的总和,对能源的需求将不言而喻。如果预言成真,中国将在3-5年之内必将成为第一大油耗和石油进口国,这将使我国把大部分经济发展成果用来支付购买进口石油的费用,使我国的改革成果付诸东流,使得我国无法在本世纪进入最发达国家的行列。
我国的车用燃油质量很差,已经严重阻碍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与世界接轨的速度。而石油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严重的拖了国家的后腿,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由于我国炼油企业干预汽、柴油技术质量标准的制定,造成现有汽、柴油产品质量标准很低,因此即使是新建成的炼油企业,生产流程、炼油装置也比较落后、加工手段比较单一、致使我国汽、柴油质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了十年以上,差距主要是烯烃含量高、硫含量高、使燃烧系统的性能变坏,增加有害废气的排放量。
中国汽车所用柴油质量标准指标与国外相比有更大的差距,其硫含量是美国大多数柴油机所用柴油的130多倍。由于硫含量高使发动机部件发生腐蚀和磨损。由此可见,中国油品质量标准远不能满足国家对汽车排放的环保标准,更谈不上满足国家对环境污染不断提升的要求,石化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方面拖后腿的一个大行业。
C、汽车尾气已成为中国城市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
人类生活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污染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组成的。如今汽车排放出的尾气气体在当前全球环环境下已取代了粉尘,成为大气环境的方要污染源。汽车尾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汽车排放已占大气污染的70-80%。如今汽车排放出的尾气气体在当前全球环环境下已取代了粉尘,成为大气环境的方要污染源。当前,中国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占整个城市空气污染的70%,甚至到90%。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
据一家权威媒体报导:“中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落后十多年,并且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即使是达到排放标准的车辆,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数量也是欧洲车辆的2-3倍,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数量是欧洲车辆的3-5倍。与美国标准相比,中国一氧化碳排放量上限高出了近65%,氮氧化物高出近50%,碳氢化合物则高出3-4倍以上。空气污染导致庞大医疗成本狂增的主要原因,工业污染正让位于汽车带来的烟雾污染。”
汽车尾气造成城市污染将导致城市气温急速增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一旦进入空气后,一方面可产生温室效应促进气温升高;另一方面破坏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让阳光直接照射地球表面,加速气温升高,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其次是危害人体健康。氮氧化物、铅化物进入肺部和血液,极大地损害了呼吸系统,造成各种疾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并且具有很强的致癌性。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上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aP)等。由于汽车尾气多排放在1.5米以下,因此儿童吸入的汽车尾气为成人的两倍。
今天有人会说,现在不是有替代燃油的新能源车的吗?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比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落后的状态,如电动汽车等,但电池不搞好回收利用,电动汽车的系统性污染要远比汽油机型汽车高上成百上千倍,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锰等多种有毒重金属。铅:对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和生殖功能均有极大的伤害,大量的铅一旦进入人体后很难排泄掉。汞:人的精神状态改变,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状,表现在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被汞污染的水产品,产生甲基汞中毒,头晕、四肢末梢麻木,记忆减退、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中外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
镉、锰: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主要危害人体的整个神经系统正常运行。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如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由于电池污染具有周期长、隐蔽性大等特点,其潜在危害相当严重,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到处乱扔的汽车废旧电池将会进一步地造成我国土壤的不可逆重金属污染。在中国这么点点有限的耕地上由于重金属污染会造成粮食亩产大幅度下降和粮食中含毒,中国将会变成一个放毒施毒的垃圾场而危害我们的子孙后代,成为城市与乡村污染的主要罪魁。
D、道路建设永远也跟不上汽车的疯狂扩张
中国这样一个有近14亿人口、公共资源十分紧张的国家里,大多数城市道路建设的滞后、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道路的建设总是赶不上汽车业的迅猛发展,既使现在因汽车工业的快速扩张而立即修路架桥、建停车场,这也是一项长期巨大的系统工程。据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近七百个中小城市中,道路总长不足35万公里,而这区区35万公里的城市道路却容纳了全国90%以上的机动车辆,支撑起八成以上经济社会的运行。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和美国一样,恐怕小小的人类居住繁衍的地球无论从哪一方面也都难以支撑起我们这个千万级的泱泱汽车大国的兴起。
中国的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与向汽车社会转变给民众带来“汽车文明”的同时,所带来的巨大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和社会高成本的负出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天,中央与各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家庭轿车的同时,是否有另类思考:在上个世纪中叶,许多发展中国家,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有财力购买多辆汽车,导致汽车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长,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血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地球大循环的环境被破坏,其中交通运输工具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
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总是赶不上汽车的发展速度是不诤的事实,尤其是数量猛增的私家车的利用率不高,反过来又加重了道路通行的负担。大家知道,一辆静态状况下的轿车占位空间大约相当于一辆轻型客车;在动态情况下,运行中的一辆轿车所占据空间又相当于一辆中型客气,然而乘载人数仅是中小城市中巴车的六分之一、大中城市中型客的十分之一与中心城市大型通道车的二十分之一,由此可见轿车在便捷的同时,其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所在。因此在现阶段鼓励大力发展家用轿车的政策既缺乏科学依据又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今天,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令所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在许多特大型城市高峰期市区一些主要道路的均速在每小时10公里左右,只相当于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如重庆就取消了慢车道而让道于机动车道。还有一些城市甚至人行道与慢车道和人行道合而为一的奇观。
城市道路堵塞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使整个社会蒙受巨大的严重损失。如果中国城市不能找到控制汽车数量合理办法,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将是空谈。如目前北京每天新增的汽车就超过千量,其他大城市也都数成百上千之规模。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汽车保有量的翻翻膨胀,必然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巨大的挑战。现在中国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永远没有完工的巨大工地,城市道路网络不停地扩张,但这种“弑鸡取卵”式地急剧扩张,还是难以赶上增长得更快的汽车上牌量的狂涨。
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和汽车有一个平衡发展的问题,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也有一个平衡关系。完善良好的公共交通是由一个大系统组成,必须做到地上公交、私车、地铁、轻轨、出租交通等平衡发展,才能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首要之事是发展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公共交通体系,否则与之相关连的汽车工业无法实现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这点上汽车王国---日本已给我们做出了样板和启迪。
象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特大型城市提前进入了汽车社会的同时,也在加速向废都迈进!二十多年来,北京主城区已扩张到六环、并向十环进军,几乎已与天津、廊坊、保定等城市接壤了。如今主城区地铁线路星罗密布、高架桥和地下遂道上天入地,四通八达,但还是远远跟不上汽车的疯狂增长,北京现在每天上牌的私家车就有上千辆上路,车满为患、堵车塞车已成为我们中国这个唯一的首都——北京城的一道现代风景线。在北京开一天车,非疯掉不可。刹车、换档、起步再刹车、换挡、起步,恐怕在一分钟内都要重复几次,这哪里是在开车,简直是在活受“车罪”。好在每一位北京人和北京的司机素质都非常好相当高,从未发生横穿马路、插队、占道、挤道的现象,大家循规蹈矩、一辆接一辆地向前蠕动爬行。若是换在其它的城市,肯定非要乱成一锅粥不可,如果再来一帮糊涂脓包的警察瞎指挥乱罚款,恐半个城市的交通得给瘫痪了。笔者也不止一次地问在北京开的士的司机,在京城开车的感受,许多的哥的姐都说:在北京开的士最起马要减寿十年,来世做牛当马也不能做出租车的司机了……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但每年都因道路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的车祸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居世界第一,平均是美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近5倍、日本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3倍以上、欧盟国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倍。尽管如此,交通安全问题仍未被各级人民币政府政所重视,草菅人命已成为官僚们的习惯。
E、汽车文明对中国社会是一场灾难
今天,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已名副其实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俨然已是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引擎的最显著标志,真可谓惊鸿一暼——意味着这块古老而文明东亚大陆已正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中!今年,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规模再将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即将成为驾在轮子上的国家,越来越依赖汽车这个“轮子”,也会像美国一样变成一个轮子上的国家。如果真的象美国一样成为一个“驾”在轮子上的国家,这个汽车社会是中国无力承受的生活方式,那对中国人民来说不是福祉,而是全世界民众的巨大灾难!恐怕小小的人类居住繁衍的蓝色星球无论从哪一方面也都难以支撑起我们这个千万级的泱泱汽车大国的兴起。
作为几乎干了一辈子汽车吃汽车饭的笔者不是反对汽车社会而因噎废食而反对汽车文明与轿车文化,如果这样的汽车文明带给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不是福祉而是祸水,中国社会宁可回到牛拖马拉的时代。日前,笔者的老师---程远先生指出:“中国汽车还能以40%以至以上的速度增长,那就是‘车吃人’,汽车将把国民经济压垮,将是一场灾难。如今,世界上多种资源接近枯竭,污染越来越严重,环保压力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拥挤,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我们还要如此挥霍仅存不多的社会资源吗?汽车社会的过度消费,一方面消耗了大量宝贵资源,同时还造成了大量的工业垃圾,这是一种双重破坏,是人类在自毁前程,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应当在消费和生产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过度限制消费,使生产萎缩,也不能过度消费,浪费资源。节约资源,人类生存空间会更大,子孙后代就有更多的生存空间;过度挥霍,就是造了子孙的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