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2010年开始,中国楼市就没消停过,国家政策频出,各大媒体声讨声不断,甚至很多人评价为“最为严厉”、“最为严峻”,可是反观楼市表现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比现在的桥梁、水利工程牢固多了,虽然各地也有降价的风声,却没有形成潮流,相反,近期又有成交量上升的苗头,而且据统计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增长达40%左右。
中国的楼市为什么这么坚强呢?我们先看看坚强的表现:
外部的压力应该已经非常明显了,首先是舆论导向压力,中国的宣传一直是国家比较强有力的武器,在以往的年代屡创战功,这次综合利用了全国的媒体,广播、电视、日报、新华社、网络轮番上阵,力度可见一斑;其次政策手段,政策就是政府手里的枪,这次简直是动用了机枪大炮了,土地政策、房产政策、金融政策,就连温总理从2009年底开始就不时批评高房价的问题;还有经济环境及就业形势,可以用十分严峻来形容,每次看着疯狂的公务员报名考试的场面,我就怀疑国家天天说的就业率那么高是不是真的?至于城市居民购买力下降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吧,上半年吃不起大蒜(政府的领导说蒜可以不吃),现在连喝绿豆汤估计都成问题了,油涨价、气涨价、电费涨价,似乎这年头什么不涨价都对不起国家似的,算算只有CPI涨的比较合理。而所有这些外部压力都直接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购买需求,也增加了房地产降价的压力。
我们再看一下房地产市场内部的压力吧,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分析,决定房价的应该是租金水平和投资回报率,而且作为长期的投资产品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应该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据说国际惯例应该高于6%(也就说年纯租金与房价比应该达到1/16.6),也就说在租金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投资回报率长期低于6%,则房地产投资需求将大幅下降,降价的压力将十分大。
单现实情况确如我们开头说的,房价依然坚强,而成交量的不时反弹似乎也说明了房地产的需求依然旺盛。其中原因在哪里呢?
1)是我们以前经常提及的中国人“买房置地”、“安居乐业”的传统思想,中国的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家”的文化,而家庭文化思想最重要的寄托就是房子。还有,政府一边高呼“城市化”,号召8亿农民大踏步的走进城市,另一方面却控制土地、控制建房。
2)是商品经济的固有规律,影响价格的因素除了市场需求之外还有成本,土地涨价、人工费涨价、原材料涨价、新技术投资......,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土地成本在房价中的比例不高,但是有哪个开发商会以拿地时候的成本作为计算依据,谁不知道对比现时的土地价格?在地王频出的时候,政府的领导们在想什么呢?即使现在大部分地方的领导依然在为高地价自豪,并不断寻求提高地价的理由。
3)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在租金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回报率降低势必带动房价上升,可为什么投资者会接受低回报率呢?一种可能性在于社会各类投资平均回报率水平的低下,风险与收益的不平衡(只有风险没有收益),使房地产即使回报率很低但是依然有吸引力;另外就是社会上流动的资本量不断增加,相对的投资机会却没有增长,或者反而减少了,而且因为通货膨胀因素导致银行、国债等安全投资成了赔钱货;还有就是对于国家政策及言论缺乏信任。
4)是房地产的特殊性,中国土地政策的模糊,按照目前国家的有偿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存在使用年限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使用年限减少、房子折旧,房价自然下降,但是国家对于土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后如何解决却缺乏明确说法,况且现在钉子户频出的现象也增加了人们对于未来土地政策的预期。
总之,中国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十分特别,坚强的房价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市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