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


    

  在我们的时代,华尔街是惟一和最后的宗教。每分钟诞生一群大傻冒。你不做多,就被做多。
 
   路易斯·拉尼尔雷(Lewis S.Ranieri)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擅长做意大利菜。他原本的职业志向是当一名厨师,可惜因为有哮喘病,受不了厨房里的油烟,只好半途而废。踏入华尔街之后,他继续维持暴饮暴食的爱好。在曼哈顿南端纽约大厦1号39楼交易厅正中央,有个不起眼的角落,专属于路易斯和他的随从弟兄们,我们称之为“大胖桌”。

  

  这个部门的正式名称是:所罗门兄弟公司营销与交易部房贷债券组。这里也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金融创新和全美楼市大泡沫的总源头。在当时,1987年1月,没有谁能够真正预测到后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份纯洁和无知应该也囊括了路易斯本人。

  

  我们—无足轻重的小喽啰们,刚刚从培训班结业,分配到不同的交易或销售组。每天清晨7点,准时到达各人的位置,旋开座位上的三四个荧光屏,摊开当日《华尔街日报》,背熟各项关键指标,还有收益曲线的形状变化,等等。倘若与交易桌的头儿同时到达,被他支遣去买一杯咖啡,那是极大的幸运和荣耀。

  

  我和莎丽·艾瑟曼一起被分配到股票交易组。那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起点。培训班里几位明星同学们都去了联邦债券桌,40楼交易厅的屋顶,比我们39楼高出两倍。楼上的交易员们,一抬头便可瞻仰大总裁约翰·古特弗洛因得(John Gutfreund)的伟岸身躯。他壮硕的宽肩、闪亮的秃头、肥厚然而精悍的手指,还有夹在手指间始终燃着的雪茄,赐予我们共同的灵感,恐惧,还有骄傲。知道吗,兄弟,今天交好运了!早晨,在电梯前面,约翰给了我一个微笑。

  

  过去两年,房贷债券组是全公司盈利最高的交易区。不知为何,他们那一组和我们股票区并排,搁在憋闷低矮的39楼。据说路易斯手下有些大胖子对此颇有微词,但这不影响每周五雷打不动的暴食比赛。有一回,面孔黝黑的墨西哥外卖员拖进来价值400美元的100个大牛肉卷,在一小时内被我们的九位胖邻居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