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奉献你,我的孩子


女儿10岁,开学上小学五年级,多年来一直由姥姥照顾,我则忙于自己的“伟大”事业,很少过问她的事情。

周日起床梳洗,女儿站在卫生间门口观察我,突然问:妈妈又要上班吗?  

我没停下手边的动作,简单说:对啊!

女儿:为什么一定要上班?周末也要去?

我:上班是为了......赚钱吧

女儿:赚钱干嘛?

我(有点沾沾自喜):这个...还不是因为你,要赚出你将来留学的费用啊。

女儿(小心地):如果我的成绩一直特别好,英语也一直考100分,并且能拿到游泳运动员一级证书,或者我再好好练习一下钢琴......,我拿了奖学金是不是你就不用这么辛苦?

我(有种暖暖的东西进入我的眼睛):这个......

女儿(突然地):妈妈你的眼镜又要掉下来了

我:哦??

女儿:我帮你弄弄吧,眼镜腿上缠上保鲜膜就好了

我:嗯?

女儿:来吧妈妈我帮你,电视上介绍过的,很管用,主要是增加摩擦力

我:......宝贝,妈妈今天不去上班了,在家里陪你吧

女儿(强忍着眼里闪耀的光彩):不用了你还是上班吧,我自己在家里学习,三一口语考试马上开始了......

我:......

 

2000年出生的这一代孩子,我一直觉得过于任性、自我,女儿从小极其顽劣,从不关心别人,对此我一直很担心,并且责怪母亲过于溺爱她。但是,小东西也有长大的一天,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感恩和责任,她开始为我承担压力,开始观察我、体谅我,甚至讨好我。

 

我从未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我以为我一直做的很好,但现实世界的残酷竞争、无聊攀比和升学压力还是让女儿无法置身事外。我无意间给她讲了太多优秀孩子的名校案例,我把那当做故事,女儿却把它理解为目标。我明白了为什么寒冬腊月她坚持去朝阳体校接受游泳集训,出来后冻得瑟瑟发抖;也明白了四年8次英语期末考试她拿了8个100分的真正原因。压力是无形的,是我给的,这个发现让我汗颜。一方面作为业内人士,我知道英美名校准备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作为家长,我深知其中的矛盾和辛苦。而当女儿突然以谅解和小大人似地姿态面对我时,我突然就心慌,措手不及了。

 

不过也好,与女儿的对话让我突然想要停下来,重新考量自己工作的意义。做一个感同身受的参与者,我才能给家长们更客观和感性的建议。我理解了家长的复杂心情,我的咨询才会是负责任和问心无愧的。好了,从今天起下班尽量早点回家,我得让女儿知道,母亲对孩子最简单的希望就是她能健康快乐地生活,顶级名校之路有章法可循,我不能让孩子再自己摸索了。况且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留学,我的孩子也不一定非要在国外接受教育不是吗?

 

贴一张女儿三岁时候的照片,那时北京正闹非典我被迫休息,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我陪她最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