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惊呼 排头兵深圳最终露出了原形!


深圳一直被认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是全国的排头兵,但没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深圳市进行大部制改革之后,反而官多为患,行政效率低下,所谓的改革,只是换汤不换药。

 

 

    据内地媒体报道,深圳市进行机构改革后,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除了一把手之外,还有十一个副主任、六个副巡视员、一名机关党委书记、两名担任下属中心主任的党组成员,形成一正二十副的庞大机构。文体旅游局全部领导数量达到十五人,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班子也达到十三人。

 

    深圳市所谓的大部制改革,机构表面上缩小了,但官职却过度膨胀,愈改愈多。每一名副局长都要配一辆专车,都要豪华办公室,办公成本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继续攀高。副局长如此之多,人浮于事,办公效率更低,而且官场内部的倾轧也更趋激烈。

 

    大部制改革,本意是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经费,但没想到光拆庙不减菩萨,新瓶装旧酒,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执政能力大打折扣。较早之前,东部华侨城发生重大事故,导致多人伤亡,便是一个警号。

 

更有甚者,很多乌纱帽是用钱买回来的,所以,那些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放弃到手的乌纱帽,必然以各种方式抗拒改革,或者使改革变得虚有其名,华而不实。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官员数字之所以难以削减下去,主要是主政者缺乏魄力与雄心。深圳大部制改革是许宗衡在任时一手主导的,所有方桉都由许宗衡拍板,许当时以改革为名,行敛财之实。许宗衡被双规之后,王荣从江苏空降,对深圳的情况并不熟悉,一切以稳定为先,对许宗衡当时提出的大部制改革方桉没有做根本性的调整,听之任之,以致有今日深圳官场官多为患的结局。

 

王荣虽然在仕途打拚多年,但说到底只是一介书生,谨小慎微,而且他在江苏任职期间,顺风顺水,四平八稳,未经历过多少风浪的考验。他空降到深圳之后,有如林黛玉进贾府,如履薄冰。虽然王荣也说过「杀出一条血路」之类的豪言壮语,但在行动上却毫无建树。

 

其实,大部制改革是王荣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深圳这些官员与王荣没有任何渊源,完全可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古时候范仲淹就曾提过「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王荣照顾了官员们的情绪,但却辜负了民众的期盼与舆论的支持,孰轻孰重,他应该一目了然。一个只会唱高调的官员,最终都会露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