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的理论并非金科玉律
蔡笑晚/文
要想培养一个孩子成才,必须从一出生就
开始,否则等到长大之后,木已成舟,一
切都已成定局,那时再下功夫,就为时太
晚了。
看过一本书的人,往往会把这本书奉为经
典,看过很多书之后,才发现书中所写的
只有参考价值。人类在教育方面的探索绝
未到顶,在早期教育方面更是有待大力探
索的科研领域,我们当时就是带着双重的
任务进入这个领域的。
或许是良好的胎教和苦难心灵的感应,天文出生后不到一个月就表现出特别的成熟和非凡的智慧。我从摇篮的左边走到右边,他的头也从左边转到右边;我再从右边走到左边,他的头也跟着从右边转到左边,眼睛总是盯着我不放,仿佛孩子与我是心相连的。我每天无数次在摇篮边走来走去,这方法很好,既是一种测试,又是一种训练。
当时,我的诊所开在离家较远的萃塍街前埠堂桥儿以南的地方。为了更多的照顾家庭和孩子,我与陈孝宇在同周田湾开设了一个门诊部,离家只有一步之遥,招呼声都能听到,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这里的生意没有以前的地方好,就经济收来说,肯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为了培养孩子,再大的损失我们也愿意。因为,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培养一个孩子成才,必须从一出生就开始。否则,等到长大这后,木已成舟,一切都已成定局,那时再下功夫,已为时太晚。
出生后的早期教育,我们实实在在地作了一番认真设计和操作。看过一本书的人往往会把这本书奉为经典,一字一句的逐步推敲,似乎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必须照办,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成才。看过很多书之后,才发现书中所写的只有参考价值,而且很多是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或想法信口开河。即使较为著名的家教书藉也大多偏于空洞理论而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方法。另外,很多家教理论派别,竟是相互矛盾的,曾有人提出早期教育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甚至有人主张十二岁之前不要读书。无怪乎有人指出:如果把每位科学家对世界的意见综合起来,那么世界根本不复存在,不可构建。同样,如果把每位家教理论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家庭教育根本无法进行,无从入手。
我们坚定地相信,人类在教育方面的探索绝未到顶,以前一切设定的规则和方法只不过是人类现阶段认识水平和能力的表现,绝不是不可触犯的金科玉律。特别是早期教育方面,那些理论家和教师们并未亲自作过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大部分是各自套用别人的说法或个案的经验。因此,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有待大力探索的科研领域。我们就是这样带着双重的任务,大胆地走进这个领域的。一个任务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另一个任务是探索早教究竟是否有利于成才。
曾有很多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家庭那时候有六个孩子,己经形成一个小的群体,在这样一个群体里生活的孩子,无论生活上或学习上都是有利的,生活上可以自然产生一个生气勃勃的氛围,学习上会形成一个比学赶超的局面,所以孩子成才的条件就比较有利。
关于这个问题,我回答如下:我们虽然有六个孩子,但是也不是一次生出来的,我们第一个孩子比第二个孩子大三岁零九个月,在这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也只有一个孩子,也是独生子女,但是我们已开始对他进行早教,而且我们的早教经验就是从他身上探索出来的,而且他一个人生活在小家庭里得到我们更多的爱和关注,所以他生活得很快乐,也成长得很健康,早教早慧令人特别可爱,根本不存在只有一个孩子就会影响了他的教育和成长的问题。
另外,我们那个时候也有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也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培养得很好,成为国家优秀人才的,也比比皆是。相反,当时的很多多子女家庭,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结果没有把孩子培养好,失去了成才的机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大负担,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并不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倒是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本身存在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是教育方法有问题。他们往往是对孩子爱之过度、教之不足,这种爱叫溺爱,溺爱不仅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而且有害。当他们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把所有的根源归之于“独生子女”的关系。
一提到早教很多人就会说,早教使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谁能说出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我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所以首先必须给“快乐的童年”下个定义,究竟怎么样的童年是快乐的?可以肯定地说,孩子的快乐没有先天的定义,是大人给的,就象有的大人把吃喝玩乐看成是人生的快乐,烟、酒、打牌、跳舞是快乐,但对另一些人根本不是快乐,甚至有可能是痛苦,不同的价值观和习惯决定了快乐的定义。孩子也一样,是大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为孩子定义了快乐。现在的孩子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很好,他们就快乐吗?我们那个时代这些根本就没有,难道说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就不快乐吗?在我看来恰恰相反,人在福中不知福,现在的孩子因为享受太多的所谓“快乐”,反而麻木了,不知什么是快乐,反而显得浮燥、无聊,厌倦,自我中心、不懂得珍惜。我们那个时代虽然物质贫乏,但孩子们懂得珍惜,容易满足,反而感到快乐。
我女儿在给《我的事业是父亲》台湾版的序言中写着:早教给我们带来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父亲很会讲故事,一有机会就给我们讲中国的历史,希腊的神话,让我们从小就盼望可以周游世界可以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我们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我们算术,让我们轮着背九九乘法表。父亲虽然很节俭但却给我们买了很多的书,让我们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个时候的我们没有游戏机的陪伴,没有那么多的玩具,父母也不让我们看许多电视。但我们的童年却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至今依然感激父母给了我们那样充实而快乐的童年,而让我尤为感激的是他们无怨无悔的陪伴和付出。所以让孩子快乐的最关键的一步是,父母必须给孩子一个科学的、健康的快乐定义,然后作出一些牺牲,给孩子无怨无悔的陪伴和付出。
所以早教不仅使孩子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在求知中有更加快乐、更加充实的童年,更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是快乐,长大后也会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千万别认为玩玩闹闹的童年就是快乐的童年,其实这是家长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孩子在玩玩闹闹的过程中,如果不同时给于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非但不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反而让孩子染上许多恶习,这是以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为借口,放弃了教育的黄金期,使孩子失去了幸福的未来。
早期教育做好了,孩子的行为习惯会比较好,长大后也比较容易沟通,以后上学时就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教育,而且由于智力开发得比较好,学习成绩也会比较好。早期教育不仅是智力教育,而是智力、体能、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等一系列决定孩子人生发展高度的综合素质的合面教育,是保证人生幸福的教育。为了孩子成才,也为了孩子有幸福的人生,必须要尽一切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的早期教育抓好,千万不要错过孩子智力开发的黄金期。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使孩子既有快乐的童年又有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