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再看一组排比句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八句诗既有排比手法,也用了复叠手法{后文将作分析},现在来分析派比手法。
两组“旦辞”“暮宿”(“暮至”)突出了木兰行军急速。地点由远及近地变化,感情也在逐步深化。这八句诗中的”不闻“”但闻“写出了木兰由于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思想活动的迅速变化。情景交融,景变情变,两相呼应。辞别爷娘宿黄河,静寂的夜晚只听见黄河流水的溅溅声,平日双亲熟悉的呼唤已不在耳边响起,油然流露了对亲人、对往日生活的怀念。辞别黄河至燕山,宁静的家园已在千里之外,战争的气氛越发浓重。不闻双亲唤女声,只闻燕山胡骑的啾啾声。这组排比句写出了木兰奔赴战场时感情的发展变化。八句诗显现了木兰内心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过程。显示了一位英雄人物思想感情的升华历程。如影如绘地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女英雄形象。区区几十字,用了排比手法,包容了丰富的艺术内涵。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
得知木兰凯旋归故里,家人准备迎接的场面是热闹而富于生活情味的。为了很好地烘托当时欢乐的气氛,作者用了三个排比句式极力铺陈渲染。“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诗中用了“爷娘”“阿姊”“小弟”三个叠词写出了全家准备迎接木兰时的欢愉。场面之热闹,情调之明朗都与前文辞家远征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三个排比句反复渲染迎接的盛况,读来轻松活泼,琅琅上口,富有情趣。三个排比句写三种人物的表现,他们的动作神态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恰如其分,烘托了热烈欢快的气氛。既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也体现了民歌善于铺排渲染的特点,正如前文不“东市买骏马”四句一样都是“乐府家数”。
《木兰诗》中诸多排比句式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语势得以加强,感情更加充沛,又增强了语言节奏没、旋律美。正如陈睽所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文则· 卷下 · 庚)
《木兰诗》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及效果(2)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