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 做公司(1)


   山头 派系 大哥

《水浒传》写的是强盗的成长故事,其主干是以梁山为背景的山头势力整合,最终以梁山做大做强告一段落。如果从组织成长角度看,水泊梁山提供的正是一个组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高速成长版本。我经常在各种场合说,水浒传是中国企业高速成长的教科书,宋江是中国企业家的榜样,就是基于这一点。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今天读水浒,也就索然无味了。你能混迹山林吗?就算没人管你,你在山林里待得下去吗?

既然说水浒传是写组织成长的书,那么,如何寻觅水浒传中组织成长的轨迹呢?通过山头与派系看。

山头与派系既是水浒传一书的枝脉,亦是这本以强盗为主角的名著的特殊景观。想想看,是不是在每个山头之上,或者每个派系的后面,都站着一个大哥式的带头人,一个利益的协调人。在抢山头与建派系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组织存在模式、方式。这些模式与方式,共同演绎了水浒中英雄好汉成长背后的组织力量与传奇。

水浒之不同于其他中国传世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的地方,在于它通过写一群流氓(好汉)的变迁与改造的艰辛历程,并以此反映小人物、小组织的崛起与奋斗经历。

这群绿林好汉,要么寄生在一个个山头中;而原本没有落草的,后来也相继加入到不同的山头中。因为血缘或其它社会关系,这些江湖好汉形成或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派系。以此形成不同的山头与派系。

 

林立的山头,错综的派系,是解读水浒的一把钥匙。每个山头与派系,都有自己的舵手。这个舵手,在水浒中就是一个个带头大哥。可以说,形形色色的带头大哥,是水浒的关键人物。通过带头大哥这条线,既可以获得全新阅读水浒的角度,亦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

带头大哥在梁山文化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梁山群雄在加入梁山前与加入梁山后,在不断筛选大哥的过程中,创造了至少七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在后来的江湖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大哥

“带头大哥”一词,不是本书的发明,是从金庸先生武侠书中借鉴来的。我借用这个词是指“江湖人望好,领导能力强,有抱负与理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将一盘散沙式的江湖人,纠集成能对抗官军之师。 

在水浒中,“带头大哥”是个含义颇丰的词语。既是江湖人士寻找的委身对象,走灰色道路的领路人;也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枰分金银的黑社会规则制订者。他们带领一群兄弟,反抗朝廷,抢劫过往客商,鱼肉近邻,在朝廷武力的中间地带,草根般生存与发展着。

在水浒一书中,大哥有几种类型

有理想与抱负、江湖人望高、驾驶能力强,具备整合山头与派系能力的,算是超重量型大哥。在水浒中,这样的大哥只有宋江一个。而江湖人望极高、驾驶能力强的,领导至少一个实力山头的,可视作超级大哥,如领导二龙山的鲁智深,领导少华山的史进,都是这种类型的代表。而随便聚集些人马,占山为王,小富即安的得过且过型,只能算带头小哥。梁山的第一代天王王伦、清风山的燕顺、桃花山的李忠等都属于这种。

在这三种大哥之外,还有一种过渡型大哥。他们既有能力而又不乏追随者,但很快,或被取代,或者使命中断,过去的追随者很快依附到他人旗下。带领抢劫生辰纲七雄上梁山的晁盖,以及率领登州八杰的孙立,均是此种类型的代表。

除了上述正规江湖带头大哥外,水浒中还有若干集市或村镇霸王式的带头大哥。类似的人在目前我们生活中还有。他们往往不以山头形式存在,而是以村落或集市霸王形象出现。他们手下也有部分人马,但规模一般都有限。像揭阳镇上的穆弘兄弟、揭阳江上的张顺、走私盐的李俊、快活林的施恩等,都属于此类。 

当然,村镇或集市霸王做大了,势力与影响也不得了,甚至有叫板正规带头大哥的实力。像祝家庄、曾头市等,其武装实力都远远超过占山为王者,梁山如果不是整合了天下的诸多山头,根本不是对手。史进在加入少华山之前,在史家村也是这样的有实力的村镇霸王,朱武正是看中他的实力,才设苦肉计力邀史进加入少华山的。

在每个山头与派系的背后,都由着一位大哥操纵或主持,区别只是重量级别不同而已。整个水浒一书的前半部,其实写的都是各路英雄好汉抢山头,寻找大哥。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抢山头与寻找大哥的若干模式。

在具体讨论模式之前,首先要辨明梁山的山头与派系的来龙去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