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是汉语中的天籁
押韵是人民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汉语是由单音节发展来的,容易押韵是一大优点。如诗歌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押韵,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诗歌的琅琅上口,易于流传,足见汉语的魅力。
黄帝时代歌谣《弹歌》说“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押u韵。“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惯汝,莫肯我顾。”(《诗经 硕鼠》)押u韵。“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九歌·国殇》)押an韵。“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押i韵。从古代的民谣、谚语、《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直到今天各地的民歌,都离不开押韵,没有押韵口头就不易流传。
民谚说“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盐罐返潮,大雨难逃。”“人心齐,泰山移。” “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要想富,先修路。”“三月三,大蒜炒马兰。”“要想富,先修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正是押韵,读起来悦耳动听。就连老农民除夕晚喂耕牛一碗米饭,嘴里也要念叨:“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给你一碗饭。”农民不会懂得押韵的常识,“潮”和“逃”,“万”和“饭”却自然地押了韵。我还听了一个文革时期的故事:一个妇女和一个队长夫人吵架,说“冬瓜有毛,茄子有刺;男人有权,女人有势。”哪怕不识字的农村妇女,生活中也会自然地用上押韵。
五湖四海皆入韵,万水千山总关情。我的QQ邮箱[email protected]. 多多交流,多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