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应当独立写作。他们应当在写完作品后再见面,不然他们就变成纽约作家了。纽约的作家都是塞在瓶子里的蚯蚓,想从互相接触当中,从瓶子里面汲取知识和养分。这种瓶子有时候是工艺品,有时候是经济学,有时候是经济宗教。可是一旦进了瓶子,他们就呆在里头了。他们出了瓶子会敢感到寂寞。他们害怕孤独,怕没有信心。《非洲的青山》
“写了这么一个剧本,赚了钱,而去自杀不知好歹。”
1999年恰逢海明威百年诞辰(7月21日),纪念文章很多。“纽约客”杂志作者丽琳·罗斯(LillianRose)在近日发表一篇对这位大作家的回忆。她是于1950年发表了采访海明威的一篇特写《海明威肖照》而成名。两人开始通信交友。下面一些海明威卓见都是摘录自他给丽琳·罗斯的书信。
海明威论短篇小说
已故女作家秀莉·杰克逊(ShirleyJackson)的短篇《抽彩》(TheLottery)于1948年在《纽约客》发表后,惊动美国文坛,至今仍被视为短篇小说经典作品。可是海明威并不喜欢,把它称为“臭物”,以为故事结局“太牵强,不真实”。他说一篇小说必须“令读者可信”。(我自己的意见是《抽彩》乃是令我汗毛直竖的恐怖故事。)
海明威评梅勒
海明威读了诺曼·梅勒处女作《裸者与死者》后,认为这位青年作者“甚有写作技巧。应该继续写下去。”他说梅勒富有想像力,但是必须加以控制,写他所熟悉的东西,将来必可成名。“请勿告他我所说的,因为青年人最怕批评。”
每一位作家都梦想自己是最伟大的。有的假作谦虚,有的否认有这类梦想。可是海明威则从不掩饰自己这种愿望。某次他在致罗斯信中有言,他要成为世界文坛冠军,“不过我有那个狗养的托尔斯泰作梗,通过他这一关后,又逢到莎士比亚。有人说莎士比亚作品都不是他所写,但是任何写过这些品的人是世界最佳作家。问题是他已抢我于先,我又可怎么办?”
海明威对福克纳好奇
在他的时代,海明威与福克纳声名相齐,是美国文坛上劲敌,不过他不读福克纳作品。某次他问罗斯:“福克纳的作品怎么样?你读过吗?我不应在未读之前发表任何意见。不过有一事我有经验,带了一瓶威士忌酒进了空舍写作是很容易的,一天可以写出句法不通的五千字来。”有一次他问罗斯对福克纳把“美国作家排位”有什么意见。他自己绝不赞同把作家同行排位(同时他梦想成为“世界文坛冠军”)。
海明威的自我批评
海明威在《时代》周刊读到对他的小说《过河入林》批评后,非常沮丧地说:“我也许生活不检,但是他们应该认识我是一个认真的作家。”有一时期他常受到批评,他说一般文学批评缺乏幽默感, “写作是我真正的爱。我爱写作甚于我爱任何女人,任何东西。他们吃醋,故要找错挑眼。”
海明威谈欧文·萧
海明威认为欧文·萧(IrwinShaw)也是一位不错的小说作家,不过他的剧本写得不好,“我如真的这么说,他一定会骂我是反犹太(Anti-Semitic)”
海明威谈《纽约客》作家
海明威认为堂·鲍威尔(DawnPowell)的文章远较以机智著名的陶乐赛·派格为精彩。他也以为以幽默著称的罗勃·本印莱(RobertBenchleg)不如漫画小品作家詹姆斯·瑟伯(JamesThurber)。
海明威论自杀
海明威于1961年吞枪自尽,三十八年来,外界人士一直以为他是因情绪抑郁而自杀。但是他的遗孀坚称这是他在擦枪不慎失火的不测事故。海明威在信函中曾表示他不相信自杀。他的朋友剧作家汤麦斯 ·海根(ThomasHeggen),写了一个在百老汇极为卖座(后来摄为电影)的剧本,《罗勃茨先生》,后不久自杀。海明威评道:“写了这么一个剧本,赚了钱,而去自杀,真是不知好歹。他应该尽量找女人寻欢,去中国旅游,或是在巴黎的丽兹旅舍订一家豪华房间,成为人民的普鲁斯特。不,他竟去寻短见。”
海明威的名言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我多希望在我只爱她一个人时就死去。
所有的罪恶都始于清白。
没有失败,只有战死。
胜利者一无所获。
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
二十世纪的丧钟为人类而鸣!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居住过Paris,那Paris将会跟着你一辈子。
只向老人低头。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
最后我觉得他自题的墓志铭也能表现出他的思想和语言特色:恕我不起来啦!
儿子卖了老爸的名字 “海明威”成了手枪商标
7月21日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百年诞辰的纪念日。这位在1961年开枪自杀的畅销小说作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儿子会在他百年诞辰这一天将“海明威”3个字作为一种手枪的商标。
早在今年年初,海明威的3个儿子格里格帕特里克和杰克就专门成立了海明威有限责任公司,声称其目的是为了使父亲的名字和形象免遭非法商人的盗用。
为纪念海明威百年诞辰,格里格等人将父亲生前使用过的烟斗、钓鱼竿以及墨水笔都刻上海明威的名字和头像出售。连海明威根本没怎么坐过的扶手椅也被搬了出来,并被称为“海明威灵感之椅”。
最令海明威的一些老友生气的是,儿子们竟不顾父亲死于枪下这一事实,在百岁诞辰的当天同意一家兵工企业用“海明威”3个字命名一种手枪。
一名研究海明威作品的专家指出,作为20世纪最知名的作家之一,海明威的名字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商业价值,但后人将他与家具甚至手枪联系在一起这有悖于我们纪念海明威的初衷。
(摘自《蜀报》)
《老人与海》原型接受媒体专访和海明威一道出海
现年101岁的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自1935年起担任海明威的渔船“PILAR”号的船长,直至1960年海明威离开古巴。他被认为是海明威名作《老人与海》中老渔民圣地亚哥(Santiago)的原型。下面就是他日前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讲述的关于他和海明威相识及相处的一段日子:
那时,我是古巴一条渔船的船长,被派往美国新奥尔良州。途中,我们遭遇了一场热带风暴。船上的每一个人都焦急而心情沉重,于是我决定把大船就地下锚而坐另一条小船到陆地上去。在向陆地驶去的途中,我看到一位老人驾驶着一条小船在和暴风雨搏斗。我立刻向他驶去帮助他。我开始和他说话时,
他的西班牙语听起来非常奇怪。我试着向他解释他应该到我的船上来,他的船可以拴在我们的船后。他根本就听不懂我说了些什么。可他还是不停地对我们说:“谢谢,谢谢!”,最终,他上了我们的船,一起驶向佛罗里达海岸附近的DryTortugas。
当我们登上岸时,这个老人似乎感到非常惊异,因为那儿没有一点文明的痕迹。他对我说:“没有一个美国人会想象得出这儿有多么偏僻。”于是我问道:“请恕我冒昧,你是哪国人?”他回答到:“我是美国人,住在基韦斯特。”我立刻回复道:“那在东面。”他问我:“你知道怎么离开这儿吗?”我对他说:“不用着急。每8个小时就有美国海岸巡逻队的船只经过这儿。我会替你向它发出信号的。”那人随后说道:“那么在你结束了这次航行后我们再见面吧。我更愿在古巴见到你,因为我了解古巴。两星期后我们在AMBOSMUNDOS旅馆见吧。”两个星期后,我如期到了他所在的旅馆。他用非常快而流利的西班牙语对我说他正在建一艘船,需要找一个船长,但并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人都行。“我想让你———我的救命恩人做我的船长。”听了这个请求,我一点不感到惊异,我只是回答道:“好吧,那么就让我成为你的船长吧。”
这是发生在1935年的事,我们在一起共事了一段时间后,二战爆发了。海明威告诉我,他要去参战并要我向他保证我会好好照顾我自己。我说:“让我告诉你一件事,无论你去哪儿,我都要跟随着你;如果你死了,我也会和你一起死。别的什么都不用说。”海明威问我有什么打算。我告诉他:“我们一起去参战,但我们首先得改变一下我们的名字,因为所有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英国人都知道你的名字,这会带来一些麻烦。你就叫帕帕(Papa)吧。”这就是他得到了这个别名的原因。同时我给自己取了格雷戈里奥(GREGORINI)这个意大利似的名字。我们用我们的新名字参了战,一起在古巴海岸追击德国潜水艇,一切都很顺利。
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船上写的。他喜欢在船上写作,但是在LATERRAZA旅馆对初稿进行重审和修改。电影《老人与海》就是在这个地区、用真正的渔民为演员拍摄的。
我们曾经一起去秘鲁捕鱼,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鱼,重达1542磅。这是一条黑色马林鱼,创下了1956年所捕获的最大的鱼的纪录。当时,我驾着船,海明威捕鱼。我们合作得非常成功。这条鱼在古巴保存了40多年,直到1996年,人们才用一座它的雕塑替换了它。
海明威对孩子及老人非常关心。他总是给人们礼物。他从来不邀请别人到他的船上捕鱼;他只是邀请别人到他的船上做客,当他出去捕鱼时,他喜欢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捕鱼而不是朋友身上。
上图:海明威
(摘自1999年7月25日《北京青年报》作者:蒋晓茗)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