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发文章


     记得有个同学要入党,可是学校入党的条件是有一篇省级刊物的论文发表。眼看着就要审核了,可是同学真的一点也不着急啊。发表刊物终于联系好了,这同学准备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文章,文章的题目也定好了《XXXX的重要性及意义》。于是上网开始搜索了,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能查到相关写《XXXX的重要性》的文章。

    原本以为很好写的论文怎么就夭折了呢:弱水三千,一瓢合他口味的都没有。

    后来想想,其一,中国人的文章太爱解决问题了,不管什么论题大家都喜欢在“某某问题与对策”上宣扬自己,给自己定义很宏观的概念,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如果不是字数在上百页的论文,我真怀疑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相反,我那个同学所要找的意义也就是关于重要性的东西在这些解决问题的文章中出现了不少,可是言出无物,意义的阐述虚无缥缈。大多没有意义。学界普遍缺乏把一种把东西做细做精的精神。这样出来的文章看似很全,但是只是存在于很全而已。其二,学术不正之风盛行,浮躁,我这个当学生的明显感觉的出来,更不用说老师了。但是大家心里知道,谁也不说自己研究的东西没有水准。申请立个项目,申请书写的很好,用到的方法很时髦,研究的问题很深入也很有现实意义。申请下来之后,就不在去理会了,结项也是草草了事,质量堪忧。

    做学问啊做学问。环境的浮躁让静下心做的人凤毛麟角,真正做出成果但得到实质回报的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被贴上“被做学问”的标签。抄袭、造假、缺乏创新貌似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把世人变得麻木不仁,再到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