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组织成为中国最具公益性和自主性的新型社会组织


支持性组织成为中国最具公益性和自主性的新型社会组织

“支持性组织发展论坛”于2010年7月1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

近年来支持性组织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劳动、民政、法律服务等诸多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挥了广泛的积极作用,承担了多样性的社会责任。为此,以“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推介展示暨资源配置大会”为契机,由北京市民政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举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协办“支持性组织发展论坛”,旨在提供理论界和实务界交流互动的一个平台,为推动中国支持性组织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议程
主持人:毛寿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一)致辞:
主办单位代表

(二)支持性组织代表发言
主讲人:李岱松  北京市科学技术评价研究所 所长 博士
题目:支持性组织发展介绍

主讲人:徐军  北京海朝社会组织服务与评估中心 主任
题目:支持性组织的功能与使命

主讲人:吕朝 北京市西城区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 创始人
题目:打造中国公益“产业链”

主讲人:李涛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主任
题目:创新支持体系 发展社会组织 服务社会民生—浅谈支持性组织的使命与功能

主讲人:耿何荪 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题目:创新型的公益支持机构—基金会中心网
(三)专家发言
演讲嘉宾: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教授
题目:支持性组织的要义与内在意蕴

演讲嘉宾:赵  泳 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处处长 博士
题目: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演讲嘉宾:杨莉萍,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民非处处长
题目:北京市支持性组织的发展

演讲嘉宾:梁玉萍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题目: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

演讲嘉宾:景朝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博士
题目: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合作

演讲嘉宾:李杏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博士
题目:服务型政府构建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

五、 参会人员
(一)参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参会的区县代表
    海淀区社团办、东城区社团办、西城区社团办、宣武区社团办

(三)参会的支持性组织(共24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项目官员
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所
北京市科学技术评价研究所
北京教育评估院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北京盛和社会工作事务所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北京建设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咨询中心(海淀)
北京海朝社会组织服务与评估中心(海淀)
北京市海淀区社工事业发展中心
北京市顺义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悦群社会工作事务所
北京市西城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组织评估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
北京市石景山区爱心助残养老便民服务社

 

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论坛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

我国现有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交通、信息咨询;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社会福利事业、经济监督等领域。其中,教育事业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是指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中学、学校、学院、民办培训中心等;卫生事业主要是指民办门诊部(所)、医院,民办康复、保健、卫生、疗养院(所)等;文化事业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是指民办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书画院、演出团体等;科研事业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是指民办科研院所、研究中心、科技馆等;体育事业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是指民办体育场馆、中心、俱乐部等;劳动保障事业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或者中心、民办职业介绍所等;民政事业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民办福利院、敬老院、老年福利机构,民办婚姻介绍所、民办社区服务中心(站)等;法律服务事业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是指民办法律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服务领域很广,而且还在扩大。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众多。2004年,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组织的摸底调研表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实际数量在30-40万家。到2007年底,正式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已达17391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其自身的特质和创新、灵活、效率等优势在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与市场不足、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政府转型、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在促进社会整合、增进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方面充当了政府的助手,既有参谋性的(如充当政府“外脑”的民间科研院所等)、也有执行性的(如民办医院等)。
在民办非企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当前有关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研究主要涉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合法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界定、内涵、类型、特征等基础理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历程及其制度基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角色与功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立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内部治理结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民办非企业单位外部监管与诚信建设、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公共服务、民办非企业单位与政府转型、民办非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改革等。纵观这些研究,主要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理论上的规范分析和理论阐释,包括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理论探讨大多蕴含于对民间组织的整体探讨中,相比之下,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专门研究却还亟需增进。
二、论坛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相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迅速变迁,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制建设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空缺,己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也不适应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样一个不够完善、不够健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规框架,造成民办非企业单位一些基本权利的长期缺失。
为了高效而持续地研究民办非企业单位领域的问题,推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将推出《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论坛》,向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民办非企业单位领域问题的持续研究;搭建民办非企业单位学术与实务平台;倡导志愿精神、公共参与等理念;为政府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建设性学术意见;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志于社会组织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免费培训;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研究成果的出版和传播;最终推动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论坛将在改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社会中的认知程度、增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自主意识,扩大该领域关注者的有效交流,提高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创新力,进而谋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长足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论坛形式
(一)主题论坛
主题论坛主要选取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主题,开展深入的讨论。主题论坛将邀请本领域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专家进行交流和研讨。
(二)高端论坛
高端论坛将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层领导,如各级民政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官员等。从政府高层的视角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三)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主要面向民办非企业单位领域的研究专家,从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讨论。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领导人论坛
民办非企业单位领导人论坛将邀请发展较好或在推动民办非企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民办非企业领导人,就民办非企业的发展问题、承担社会责任问题、公共服务提供问题等等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打造民办非企业单位领导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平台。
(五)小型主题活动
围绕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将举办小型包括互动沙龙、主题讲座、专家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小型主题活动,重点关注民办非企业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专业化的视角探讨我国民办非企业的发展之路。
四、预期成果
论坛将以会议论文集、调研报告等形式予以出版,并紧密与民办非企业相关的一些政府部门保持联系,听取意见,协同研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将论坛内容发布于专门的网站(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网站,目前该网站正在建设中),以加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宣传。

五、论坛组织机构
论坛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间组织局
论坛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论坛支持单位: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
论坛主席: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赵  泳,民政部民间组织局副局长、博士
刊物编辑部负责人:宋沐洋
联系电话:13611197615  010-80695637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求是楼博士后信箱),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