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在历史的长廊   文 / 诗路花语9817


游历在历史的长廊   文 / 诗路花语9817







  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几十年,只肤浅地知道我的家乡是位居全国最好煤质的煤海之乡,是我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古城之一,是历史底蕴丰厚的北魏都城,是文化积淀浓厚的历史名城,是人杰地灵的塞外平城,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对它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了解甚微。今天,带着我的学生,走进这蕴藏着历史精髓的博物馆,一同阅读它灿烂的历史画卷。
  六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可依然阻挡不了我们求知的信心,印刷讲解员第一个把我们引进展厅,娓娓动听细心地为我们讲解。新建的博物馆里面藏文物1。3万余件,一级品就有132件,多数为地方出土文物。讲解员告诉我们,展览中有一半是初次展出的珍稀藏品,以大同古代对华夏文明的特殊贡献为视角,突出了帝都、边塞在古代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贸易融通、军事往来、民族融合等各方面的独特作用,整个展厅分为“平城时代”“百川汇流”“名城史略”“瓷路撷珍”四个版块,呈现了许家窑披毛犀化石,唐代菱花形花卉纹铜镜,北魏青瓷,司马金龙墓土依仗队伍佣群,宋绍祖墓石椁,波斯银币,波斯鎏金高足铜杯,鲜卑配饰,件件珍品令人目不暇接。
  元代金饰物中有一件飞天,体长不超过十公分,手指、发丝形象可现,人物面貌身形栩栩逼真;牡丹、花卉双孔雀也很生动精巧;蝴蝶和蜻蜓金饰,精细美观,讲解员告诉我们,杭州灯具在古代,有钱人家女子戴上这些金饰,更增添几分华贵与端庄,而且我们今天的好多首饰也是参考这些金饰雕刻而来的。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无不为眼前金饰的逼真所惊叹。
  在司马金龙墓棺床石板上部,连续的花枝之间雕有十三个姿势各异的伎乐人物,还有龙、虎、鸟、凤、伽陵频迦等相伴,用以填充画面空隙;下部三条腿均作高浮雕人物,两边为作托举状的****力士,其一卷发有须,其一直发无须,均为胡人面貌,中间的是兽头之下,两童子手握怪兽的獠牙相对而舞,面露喜色。司马金龙墓彩绘漆屏风残柱原件和和彩绘漆屏风浮雕石座,固定屏风木柱的圆形底座,全套共四件,造型类似柱础,上部为两龙两虎相继缠绕而成的圆形,下部是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扁平立方形。其中两件四角有圆雕的伎乐人物,下面的四面均浮雕花草缠绕的伎乐人物,每面两个人物,与团花间隔;另两件没有圆雕,浮雕纹饰尺寸略小,人物相连,每面四至五人,纹饰风格与棺床石板图案相统一,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刻、漆工艺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孩子们静静地一边做笔记一边听着,感受着自己家乡的伟大,心中不时地流露出一种激动自豪感。
  博物馆中展出的石雕方砚,是70年在大同城南北魏永宁寺遗址出土,照明灯具是罕见的石雕艺术精品。它浅灰色细砂岩石雕成,呈方形,四足,形砚盘,以联珠纹和莲花纹作花边,砚心两侧各有一耳杯形水池和方形笔舔,两端有鸟兽作饮水状,砚面对角有莲座笔插及联珠纹圆形笔舔,周边雕人物图案四组:骑兽、角觚、舞蹈、沐猴。砚的四侧,也各有图案,雕刻力士、云龙、朱雀、水禽衔鱼等图形,砚底正中雕莲花。该砚图案风格既有汉代画像及生活习俗,亦有西亚地区特色,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特定历史环境。造型优美,精巧美观,是罕见的石雕艺术精品。
  “镇馆之宝”元代彩青釉广寒宫瓷枕,是元青白瓷的佼佼者,采用了四面镂空的宫殿式建筑,配有四组神话故事,正面为广寒宫的神话传说,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是国内瓷器中罕见的景德镇艺术珍品。讲解员给我们讲着逼真的玉兔捣药,美丽的嫦娥仙子,吴刚手捧桂花酒,那一个个熟悉的画面,一个个传神的故事,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奇妙的境界,杭州照明对眼前的宝贝更是情有独钟,对家乡的热爱自豪感油然而生。
  阅读历史,就是阅读一卷内容丰厚的大书,今天带着学生游历在历史长廊中,虽然还不能完全地了解,但家乡的伟大,已经深深印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这个承载着浓厚历史的地方,我们将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