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取消高校等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吗?
-----因为国企取消又恢复就是前车之鉴
文/汪华斌
今天到某高校去,一些老师就中国将取消高校等事业单位行政级别的新闻与我交谈;说这应该是改革的一大进步,使这些事业单位真正走向市场化了。我说大家可能忘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取消了行政级别的国企却在新世纪又全面恢复了;这就是我们社会这些经济实体的改革,它又重新回到计划管理的行列。正因为如此,我们能相信真的会取消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吗。
我们不会忘记在上个世纪国企全面陷入困境之时,改革的第一个步骤竟然是取消国企的行政级别。由于取消了国企的行政级别,所以改制或出售也就没有太多的阻碍了;因为起码没有太多的官需要安排。正是这样的改革,带动了中国六千多万人的大下岗;从而真正开创了世界之最。因为这些依托全民所有制资源的人,一夜之间变成了一无所有而自谋出路的人。正是这卸包袱的改革方法,使我们留下的国企又一夜之间全部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国企又在悄无声息之中恢复了行政级别。因为我们国企的高管要享受相应的待遇,而且还可以与政府官员实现互换。
看我们现在的国企,等级森严;表面上说是按岗位津贴的原则,实际全部是官本位的体制。当我们高官们全部接轨了西方国家的高工资外,我们社会行政级别的待遇并没有取消;而且还变本加厉。就是这样的双轨制,连西方国家的企业家都羡慕中国的国企高管;当行使权力时是企业的皇帝,而承担责任时却是政府官员。当享受收入时是独立经营的企业家,当企业效益不好而上调时成为了政府官员。这样的双轨制在国企应用的淋漓尽致,它成为了我们社会的真正特色。
今天我们虽然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见到有: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你千万别当真,估计这又是针对老百姓的政策;说不定高校等事业单位要准备下岗了,因为这也是当初国企大下岗的前奏。等到国企六千多万老百姓下岗完后,我们的国企却又悄然恢复了行政级别。因为这次纲要中提出了改进人才管理方式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简政放权,这就是当初国企大下岗的主要经验;只要领导的一句话,老百姓就必须下岗。如我单位负责人竟然能用领导班子投票的形式决定博士下岗,而且还合理合法;因为当时文件同样规定企业有用人自主权。
虽然纲要指出: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然而我们的国企到现在都没有理顺产权关系,因为我们全部是经营管理者就是董事会成员;难道国企是这些人的私人财产吗。正因为如此,企业有效益了是他们的功劳;所以连忙按照西方国家的收入水平进行自己分配。而企业陷入困境后,却又是国家的责任;除政府补贴外,竟然要老百姓减少收入来度过难关。为什么企业泡沫效益时不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而企业陷入困境后却要老百姓共度难关呢。所以我们社会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看不明白。因为它既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不符合现代管理的产权机制;最后只能用中国特色进行全面掩饰了。
对于人才评价机制,纲要提出: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不求全责备,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虽然纲要提出了,要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但一个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就把我们的干部症结暴露得一清二楚。我们知道西方国家是个人主动竞争,而我们却是领导提名;这就是两种体制的根本性区别。因为我们的领导提名永远是‘朝里有人好做官’,而自己竟然却是凭能力公平的行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改革或不改革对人才都没有影响;因为我们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领导提名选拔的方式。今天取消行政级别恐怕是要对老百姓下手了,等到没有包袱之时,我们的行政级别自然又会悄然恢复;这就是我们的改革过程。我们的中国足球是这样改过来的,我们的国企也是这样改过来的;今天对高校等事业单位的改革,应该是不会跳出这个运动轨迹的吧。
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任何领导听到这样的话不害怕;倒是老百姓听到改革就害怕,因为老百姓永远是改革的利益缺失者。所以说取消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应该是给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老百姓下通报;因为今后的命就直接掌握在自己的领导手中,这才是真正的改革内涵。也就是说,当改革推动官本位全面发展的时候,任何取消官本位的设想都是不现实的;因为是官本位推动的改革,它能自己取消自己吗。正因为如此,我们取消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只是一道美丽的彩虹;当改革的太阳出来之时,它也就自然消失了。